<rt id="cwx28"></rt><rt id="cwx28"><delect id="cwx28"><bdo id="cwx28"></bdo></delect></rt><bdo id="cwx28"></bdo><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delect id="cwx28"></delect></rt><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rt><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rt> <delect id="cwx28"></delect><bdo id="cwx28"></bdo><rt id="cwx28"></rt><delect id="cwx28"></delect><rt id="cwx28"></rt><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delect id="cwx28"></delect></rt><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delect id="cwx28"></delect></rt><rt id="cwx28"></rt><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rt id="cwx28"></rt></rt> <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delect id="cwx28"></delect></rt><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rt id="cwx28"></rt></rt><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rt><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rt id="cwx28"></rt></rt>
  • 領導講話
  • 自我介紹
  • 黨會黨課
  • 文秘知識
  • 轉正申請
  • 問題清單
  • 動員大會
  • 年終總結
  • 工作總結
  • 思想匯報
  • 實踐報告
  • 工作匯報
  • 心得體會
  • 研討交流
  • 述職報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報告
  • 調研報告
  • 自查報告
  • 實驗報告
  • 計劃規劃
  • 申報材料
  • 當前位置: 勤學考試網 > 公文文檔 > 年終總結 > 正文

    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指導規劃方案

    時間:2020-09-07 16:12:59 來源:勤學考試網 本文已影響 勤學考試網手機站

    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計劃

    國家發展改革委

    ? 二〇〇九年六月

    天水智囊團Q群為僅100名額。

    ?目 錄

    ?第一章 發展基礎

    ?第一節 發展現實狀況

    ?第二節 發展優勢

    ?第三節 發展機遇

    ?第四節 面臨挑戰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第二節 基礎標準

    ?第三節 戰略定位

    ?第四節 發展目標

    ?第三章 空間布局

    ?第一節 空間結構

    ?第二節 空間戰略

    ?第三節 城鎮體系

    ?第四章 構建創新型區域

    ?第一節 體系創新

    ?第二節 技術創新

    ?第三節 環境創新

    ?第四節 人才開發

    ?第五章 產業發展

    ?第一節 航空航天

    ?第二節 裝備制造

    ?第三節 資源加工

    ?第四節 文化產業

    ?第五節 旅游產業

    ?第六節 現代服務業

    ?第六章 新農村建設

    ?第一節 農業生產

    ?第二節 農業產業化

    ?第三節 農業服務

    ?第四節 城鎮一體化

    ?第七章 基礎設施

    ?第一節 交通

    ?第二節 能源

    ?第三節 水利

    ?第四節 信息

    ?第五節 市政

    ?第八章 生態環境

    ?第一節 生態建設

    ?第二節 環境保護

    ?第三節 資源節省

    ?第九章 公共服務

    ?第一節 教育

    ?第二節 衛生

    ?第三節 文化體育

    ?第四節 就業社保

    ?第十章 改革開放

    ?第一節 深化改革

    ?第二節 擴大開放

    ?第十一章 政策方法

    ?第一節 財稅政策

    ?第二節 金融政策

    ?第三節 投資政策

    ?第四節 土地政策

    ?第五節 環境保護政策

    ?第六節 統籌城鎮政策

    關中—天水經濟區(以下簡稱經濟區)包含陜西省西安、銅川、寶雞、咸陽、渭南、楊凌、商洛(部分區縣 )和甘肅省天水所轄行政區域,面積7.98萬平方公里,20XX年末總人口為2842萬人,直接輻射區域包含陜西省陜南漢中、安康,陜北延安、榆林,甘肅省平涼、慶陽和隴南地域。

    經濟區地處亞歐大陸橋中心,處于承東啟西、聯接南北戰略要地,是中國西部地域經濟基礎好、自然條件優越、人文歷史深厚、發展潛力較大地域。加緊經濟區建設和發展,有利于增強區域經濟實力,形成支撐和帶動西部地域加緊發展關鍵增加極;有利于深化體制機制創新,為統籌科技資源改革探索新路徑、提供新經驗;有利于構建開放合作新格局,推進西北地域經濟振興;有利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有利于應對目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承接東中部地域產業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本計劃依據黨十七大精神和《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綱要》、《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計劃》編制,計劃期為20XX—2020年。

    第一章 發展基礎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尤其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伴隨國際中國經濟形勢改變,經濟區發展面臨新歷史機遇和挑戰。

    第一節 發展現實狀況

    (一)經濟穩步增加。20XX年至20XX年,經濟區地域生產總值年均增加13%,20XX年達成3765億元,占西北地域28.6%;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加15%,20XX年達成189億元,占西北地域16.3 %。經濟增加速度不停加緊,運行質量顯著提升,發展實力顯著增強。人均地域生產總值靠近20XX美元,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

    (二)基礎設施顯著改善。20XX年至20XX年,共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511億元,年均增加23.4%,相繼建成一批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區域綜合交通設施日趨完善,電力、通信、市政等基礎設施保障能力不停增強。

    (三)產業發展邁出新步伐。農業基礎地位深入鞏固,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工業增勢強勁,產業結構調整加緊,20XX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271億元,占西北地域23.8%。商貿旅游業等第三產業不停壯大,所占比重顯著高于西部地域平均水平。

    (四)社會事業加緊發展?;A公共服務逐年改善,教育、衛生、文化事業不停進步,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20XX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比20XX年翻了一番。

    第二節 發展優勢

    戰略區位關鍵。經濟區處于我中國陸中心,是亞歐大陸橋關鍵支點,多條鐵路、公路、航線、管線在此交匯,是全國交通、信息大通道關鍵樞紐和西部地域連通東中部地域關鍵門戶。

    科教實力雄厚。擁有80多所高等院校、100多個國家級和省級關鍵科研院所、100多萬科技人才,20XX年研究和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域生產總值比重達2.7%,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科教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

    工業基礎良好。擁有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21個、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5個和大學科技園區3個,是國家國防軍工基地、綜合性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關鍵裝備制造業聚集地。

    文化積淀深厚。該區域是華夏文明關鍵發祥地,著名絲綢之路源頭和羲皇家鄉,也是13個王朝古全部所在地,擁有大量珍貴歷史文化遺產和豐富人文自然資源。

    城鎮帶初步形成。西安特大城市對周圍地域輻射帶動作用顯著,區域內城鎮化進程不停加緊。20XX年底,經濟區城鎮化率達成43%以上,西隴海沿線城鎮帶已具雛形。

    第三節 發展機遇

    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機遇。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經濟區軟硬環境已經得到極大改善,產業投資集聚效應逐步凸顯,為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國家堅定不移地繼續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必將為經濟區跨越式發展帶來更多新機遇。

    深入擴大中國需求機遇。

    伴隨全球經濟形勢發展改變,伴隨中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緊推進,居民消費結構不停升級,擴大內需成為保持經濟增加最關鍵推進力。經濟區人口密集、市場寬廣、需求旺盛、潛力巨大,有利于吸引海內外投資等各類要素在此集聚和重組。

    主動承接產業轉移機遇。

    東部沿海地域要素成本連續上升,加緊經濟轉型和結構升級需求極為迫切,產業轉移動力日趨增強。經濟區基礎設施比較完善,要素成本優勢顯著,含有了承接產業轉移有利條件。

    加緊構建創新型社會機遇。

    實施創新型國家戰略,為經濟區加強科技資源整合,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帶來機遇。經濟區科教、人才資源富集,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關鍵領域科技創新能力位居全國前列,含有成為創新型發展區域有利條件。

    第四節 面臨挑戰

    目前,經濟區總體經濟實力還有待深入提升。

    企業市場競爭力不強,產業集聚度不高。

    體制機制創新活力不足,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相對滯后。

    城鎮發展失衡,城鎮人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

    社會事業發展仍較微弱,基礎公共服務、人力資源開發水平亟待提升。

    水資源總量不足、綜合利用水平較低,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任務繁重。

    和周圍地域和國際市場聯絡不夠緊密,對內對外開放力度需要深入加大。

    第二章 總體要求

    推進經濟區科學發展,必需深入明確發展指導思想和標準,找準發展關鍵,明確發展目標,創新發展模式,提升發展質量,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第一節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關鍵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西部地域實現率先發展。著力轉變發展方法,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率先建成內陸開放型經濟區;著力推進自主創新,優化經濟結構,率先構建創新型區域;著力統籌城鎮改革,加緊城鎮化進程,率先實現城鎮一體化發展;著力改善民生,加強社會事業建設,率先建成基礎公共服務均等化示范區。努力爭取用多一點時間,把經濟區建設成為全國區域協調發展新關鍵增加極,實現經濟繁榮、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社會友好。

    第二節 基礎標準

    ——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友好發展。努力改善民生,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作為一切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

    ——堅持統籌兼顧,重視協調推進。重視城市和農村、人和自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相協調,實現經濟社會可連續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推進體制創新。加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為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堅持開放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主動參與中國外區域分工和合作,尋求合作機遇,拓寬合作領域,在合作中尋求發展。

    第三節 戰略定位

    ——全中國陸型經濟開發開放戰略高地。優化對外開放格局,創新區域合作機制,拓展對外開放空間,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加緊產學研一體化,統籌軍民科技互動發展,促進科教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探索新路徑。

    ——全國優異制造業關鍵基地。以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為關鍵,打造航空航天、機械制造等若干規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優異制造業集群,培育一批含有國際競爭力企業和著名品牌。

    ——全國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基地。以楊凌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為依靠,發展新型農業生產方法,建設現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平臺。

    ——彰顯華夏文明歷史文化基地。充足發揮歷史文化資源集聚優勢,建設國際文化交流平臺,打造一批含有世界影響歷史文化旅游品牌,展現和弘揚中華優異傳統文化。

    第四節 發展目標

    ——綜合經濟實力實現新跨越。到2020年,經濟總量占西北地域比重超出三分之一,人均地域生產總值翻兩番以上,城鎮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創新能力有新提升??萍紕撔履芰途C合科技實力居全國領先地位,科技進步對經濟增加貢獻率大幅提升?;A建成以西安為中心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新材料基地、新能源基地、優異制造業基地、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基地。

    ——基礎設施建設有新突破。交通、水利、市政、信息等基礎設施得到根本改善,覆蓋經濟區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基礎建成,水資源優化配置和管理水平取得顯著提升。

    ——城鎮化水平有新提升。實現西(安)咸(陽)經濟一體化,形成國際現代化大城市,城鎮群集聚發展,城鎮統籌取得突破,城鎮化率達成60%。

    ——公共服務達成新水平。努力實現基礎公共服務均等化?;A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從業人員平均受教育年限達成。建立覆蓋城鎮居民基礎醫療衛生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

    ——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新進展。森林覆蓋率達成47%以上,自然濕地保護率達成60%以上;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顯著降低,渭河干流達成Ⅲ類水質,中心城市市區空氣中SO2和NO2含量達成國家二級標準,城鎮污水、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物基礎實現無害化處理。

    專欄1:經濟社會發展關鍵指標

    指 標 20XX年 20XX年 2020年

    人口(萬人) 2842 2940 3100

    地域生產總值(億元) 3765 6600 16400

    人均地域生產總值(元) 13200 22500 53000

    R&D經費占GDP比重(%) 2.7 4.5 6.0

    城鎮登記失業率(%) 4.6 4.5 4.5

    城鎮化率(%) 43 50 60

    森林覆蓋率(%) 40.6 42.0 47.0

    單位地域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和20XX年相比) 8.1 21.0 25.0

    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M3/萬元) 160 120 100

    城鎮污水處理率(%) 60 80 90

    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50 75 100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 42 75 90

    城市綠化覆蓋率(%) 39.6 42.0 45.0

    關鍵河流水質 劣V類 Ⅴ類 Ⅲ類

    第三章 空間布局

    依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強度和發展潛力,科學確定功效分區,優化經濟區人口分布、生產力布局、產業結構和城鎮布局,促進人和自然友好發展。

    第一節 空間結構

    城市地域。根據土地集約、產業集聚、資源集合、人口集中標準,扎實基礎設施,改善投資環境,優化工業布局,提升產業層次,形成較大規模產業集聚和較高水平工業園區。合適擴大城市空間,提升城市服務功效,有序承接人口轉移。以特大城市為依靠,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輻射帶動作用強城市群。

    農村地域。穩定基礎農田數量,加大關中平原、渭北旱塬、天水川道、商丹盆地耕地保護力度。依據當地農業資源條件,實現種植業、養殖業良種化、專業化、規?;突鼗?。加強閑散用地整合,激勵低效益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開發。結合新農村建設主動推進節地型村鎮改造,合理降低農村居住用地,促進農村各項建設節省集約用地。

    生態地域。堅持保護優先、適度開發、點狀發展,對秦嶺北麓、黃土丘陵溝壑水土流失防治區,和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地域,因地制宜發展資源環境可承載生態旅游等特色產業,加強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對自然保護區、關鍵水源地、關鍵濕地等實施強制保護,嚴格控制人為干擾,嚴禁各類開發建設活動。

    專欄2:空間結構表

    ?地 區  分 類  面 積(平方公里)

    ?20XX年 20XX年 2020年

    ?城市地域 中心城區 773 1030 1730

    ?產業集中區 530 583 710

    ?區域交通 550 665 800

    ?發展備用 1667 1320 1067

    ?小 計 3520 3598 4307

    ?占區域面積比重(%) 4.41 4.51 5.40

    ?農村地域 農村居民區 3522 3256 3050

    ?農業地域 54573 54762 54159

    ?小 計 58095 58018 57209

    ?占區域面積比重(%) 72.80 72.70 71.69

    ?生態地域 自然保護區 11240 11240 11240

    ?關鍵水源地 1383 1383 1383

    ?生態恢復區 5561 5561 5661

    ?小 計 18184 18184 18284

    ?占區域面積比重(%) 22.79 22.79 22.91

    ?合 計 79800 79800 79800

    第二節 空間戰略

    構筑“一核、一軸、三輻射”空間發展框架體系。

    “一核”:即西安(咸陽)大城市,是經濟區關鍵,對西部和北方內陸地域含有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一軸”:即寶雞、銅川、渭南、商洛、楊凌、天水等次關鍵城市作為節點,依靠隴海鐵路和連霍高速公路,形成西部發達城市群和產業集聚帶。

    “三輻射”:即關鍵城市和次關鍵城市依靠向外放射交通干線,加強和輻射區域經濟合作,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帶動經濟區南北兩翼發展。以包茂高速公路、西包鐵路為軸線,向北輻射帶動陜北延安、榆林等地域發展;以福銀高速公路、寶雞至平涼、天水至平涼等高速公路和西安至銀川鐵路為軸線,向西北輻射帶動隴東平涼、慶陽等地域發展;以滬陜、西康、西漢等高速公路和寶成、西康、寧西鐵路為依靠,向南輻射帶動陜南漢中、安康和甘肅隴南等地域發展。

    第三節 城鎮體系

    構建由關鍵城市、次關鍵城市、三級城市、關鍵鎮和通常鎮五級組成城鎮體系。

    ——關鍵城市:加緊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建設,著力打造西安國際化大城市。2020年,城市區人口發展到1000萬人以上,主城區面積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內。把西安市建設成國家關鍵科技研發中心、區域性商貿物流會展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國際一流旅游目標地和全國關鍵高新技術產業和優異制造業基地。

    ——次關鍵城市:寶雞、銅川、渭南、商洛、楊凌、天水中心城區。以這些次關鍵城市為節點,加緊人口聚集、產業聚集,構筑較大規模城市群。支持寶雞等條件很好城市率先發展,將寶雞建成百萬人口以上特大城市、經濟區副中心城市。

    專欄3: 次關鍵城市功效和規模

    寶雞市。關鍵發展機床制造業、重型汽車制造業、有色金屬加工制造業、商貿旅游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成120萬人,面積控制在130平方公里,建成區域關鍵交通樞紐,國家新材料研發和生產基地,生態園林城市。

    銅川市。關鍵發展能源、建材、農副產品加工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成55萬人,面積控制在60平方公里。

    渭南市。關鍵發展機械電子、生物醫藥、農副產品加工業,適度發展煤化工產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成75萬人,面積控制在80平方公里。

    商洛市。關鍵發展現代材料、現代中藥、綠色食品加工和生態旅游等產業。2020年,基礎實現商(州)丹(鳳)一體化,城市建成區人口達成50萬人,面積控制在68平方公里。

    楊凌區。關鍵發展現代農業示范、現代農業科教和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食品加工和農資等產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成30萬人,面積控制在35平方公里,建成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天水市。關鍵發展機械制造、電工電器、醫藥食品、現代農業及商貿旅游等產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成80萬人,面積控制在80平方公里。

    ?——三級城市:包含韓城、彬縣、蒲城、華陰、禮泉、蔡家坡、洛南、柞水、鳳翔、隴州、長武、甘谷、秦安、武山等中小城市。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產業發展基礎和條件,促進企業集中布局和配套生產,提升經濟發展集約化水平,大量吸納周圍農村富余人口,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功效完善、產業配套中小城市。

    ——關鍵鎮:靠近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等基礎很好中心鎮,關鍵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采礦業和旅游業,實施“關中百鎮”建設工程和經濟綜合開發示范鎮建設工程,合理安排關鍵鎮建設、農田保護、產業集聚、村莊分布、生態環境等空間布局。

    ——通常鎮:其它建制鎮,關鍵提升面向農業、農村、農民公共服務和市場服務能力,促進城鎮發展。

    第四章 構建創新型區域

    充足利用科技優勢、區位條件和產業基礎,統籌各類科技資源,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形成含相關鍵競爭力區域創新體系,實現關鍵領域和關鍵技術重大創新突破,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形成特色產業集群。

    第一節 體系創新

    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配置相結合,整合創新資源,聚集創新要素,強化創新功效,建設特色鮮明和優勢突出區域創新體系。支持西安在統籌科技資源、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方面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依靠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大學科技園區等,大力扶持科技創新型企業,主動承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把各類園區建設成為高新技術研發聚集地、孵化基地和產業化基地。加強關鍵試驗室、工業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統籌軍民結合、軍地結合、寓軍于民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協調發展。加緊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為支撐,產學研相結合創新體系。

    第二節 技術創新

    統籌原始科學創新、關鍵技術自主創新、重大系統集成創新協調發展,統籌支持基礎研究、高技術創新、知識技術轉移轉化和規?;a業化協調發展。不停提升關鍵關鍵技術創新、系統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在關鍵領域和關鍵技術實現突破性進展。大力支持產業技術聯盟,搭建公共服務、技術轉移和知識產權交易平臺,促進科技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和區域關鍵競爭力。關鍵推進航空航天、新材料、電子信息、優異制造、現代農業等領域研發創新和結果轉化。在關鍵領域掌握一批關鍵技術,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造就一批含有國際競爭力企業。

    第三節 環境創新

    構建區域創新網絡,促進企業之間、企業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間信息傳輸、知識流動和技術轉化。大力培育和發展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激勵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面向企業為自主創新和結果轉化提供專業化服務。引導各類金融機構關鍵支持自主創新,改善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金融服務,加緊發展創業風險投資。加大財政對競爭前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發、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初創型科技中小企業引導性投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強知識產權發明、利用和管理。

    第四節 人才開發

    優化人力資源開發環境,創新人才開發機制,培養和吸引創新型人才。激勵創新人才經過兼職、定時服務、技術開發、項目引進、科技咨詢等方法自由流動,吸引和留住各類人才服務經濟區建設。健全人力資源市場體系、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和人才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和完善企業分配激勵機制。組織實施一批人才開發關鍵項目, 加大引進高端人才力度。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業,以重大科研項目為載體,加緊建設創新型人才培養基地。加強國際合作交流,發展和完善多個形式科技創新人才國際化培養模式。

    第五章 產業發展

    以市場為導向,發揮產業優勢,促進結構調整,延長產業鏈條,加強配套分工,推進產業升級,形成產業集群,構筑若干特色優勢產業基地。

    第一節 航空航天

    依靠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關鍵發展大型運輸機、渦槳支線飛機、通用飛機等主干產業,航空發動機及配套產業、機載系統等分支產業,航空關鍵部件、專用設備、維修業務等配套產業。加緊新舟系列飛機產業化、大型飛機零部件生產及服務外包。以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為載體,關鍵培育和發展航天運載動力產業集群、衛星及衛星應用產業集群。

    ?專欄4: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

    ?閻良航空制造園。關鍵發展大型運輸機、渦槳支線飛機和大型客機零部件制造。

    ?蒲城通用航空產業園。依靠蒲城通用機場和低空空域資源,關鍵發展通用航空飛行員培訓、航空俱樂部等通用航空產業項目。

    ?咸陽空港產業園。關鍵發展民用飛機維修、定檢、大修、客改貨、公務機托管、零部件支援、航空物流等項目。

    ?寶雞航空安全裝備產業園。關鍵發展光纖通信系統、組合導航系統、飛行安全監測系統等。

    第二節 裝備制造

    以西安、咸陽、寶雞、天水為集中布局區域,加強關鍵產業集群建設,強化區域整體實力和競爭能力,全方面提升重大裝備制造水平。關鍵發展數控機床、汽車、特高壓輸變電設備、電子及通信設備、工程機械和特種專用設備、太陽能電池等產業。加緊企業優化重組和戰略性調整,打造一批主業突出、技術領先、管理優異、含相關鍵競爭力裝備制造企業集團。

    ?專欄5: 裝備制造業

    ?數控機床。關鍵發展數控精密機床、加工中心、螺桿式空壓機研制開發,提升產品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加緊實施寶雞秦川、天水星火數控機床等項目。

    ?汽車及零部件。關鍵發展重型商用車、轎車、豪華大客車和重型汽車發動機、變速器等零部件制造,加緊實施陜重汽重型商用車、法士特重型汽車變速器、比亞迪轎車等項目。

    ?輸變電設備。加緊特高壓交直流輸變電成套設備研制產業化,實施超高壓交直流輸變電設備產業化等項目。

    ?電子信息及元器件。關鍵發展雷達整機、通信、導航、半導體照明設備,電子元器件、電工電器、電子專用材料研制生產,加緊實施高亮度LED產業、高純硅材料加工等項目。

    ?工程機械。關鍵發展液壓挖掘機、推土機、瀝青混凝土攪拌設備、攤鋪機、液壓式山地拖拉機等大型、成套和專用特色產品。

    ?冶金重型裝備。關鍵發展連鑄設備、板帶冷熱連軋成套設備、涂鍍層加工成套設備、高速線材精軋機、重型鍛壓設備。

    ?石油鉆采設備。關鍵發展石油鉆機、泥漿泵、螺旋縫埋弧焊管、直縫電阻焊管等產品,加緊實施寶雞石油機械搬遷、石油鋼管連續管及套管生產線等項目。

    ?能源化工裝備。關鍵發展煤炭機械裝備、煤化工裝備、化工機械裝備、石油機械裝備、電力機械裝備、工程機械裝備、車輛改裝及環境保護設備制造產業,加緊實施寶鈦重型化工裝備制造等項目。

    ?風力及太陽能發電設備。關鍵發展現代風力發電設備零部件,加緊實施西安船舶設備工業企業大功率風力發電機組產業化、陜柴重工風電設備配套件、天水電氣傳動所風力發電傳動控制系統、商洛太陽能電池等項目。

    第三節 資源加工

    以寶雞、渭南、銅川、商洛、天水等地為關鍵,加緊關鍵礦產資源開發及深加工。寶雞關鍵發展鉛鋅、鈦產業,建設鈦材料生產和集散基地。渭南關鍵發展煤炭、化肥、鉬精深加工等產業,建設鉬產業生產科研基地。銅川關鍵發展鋁加工、建材、陶瓷等產業,建設現代建材基地。商洛關鍵發展鉬、釩等采冶加工和多晶硅等新型材料產業。天水以非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為關鍵,大力發展建材產業。依靠輻射區內延安、榆林、平涼、慶陽等地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促進能源化工產業向資源綜合利用延伸。

    第四節 文化產業

    發揮該地域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積淀深厚優勢,主動發掘歷史文化遺產,傳承和創新秦風唐韻、佛道宗教等歷史文化。大力弘揚現代文化,發展廣播影視業、新聞出版業、文娛演出業和創意產業。構建一批文化產業基地,壯大一批名牌文化企業,培育陜西作家群、唐樂舞系列、長安畫派等現代文化品牌。

    ?專欄6:文化產業園區(基地)

    ?臨潼文化產業園區。以華清池、秦始皇陵遺址公園等歷史文化遺址為依靠,建設華清池椒園和芙蓉園。

    ?曲江文化旅游產業園區。以盛唐文化為特色,建設西安曲江遺址公園等。

    ?法門寺文化園區?;謴头ㄩT寺唐代風格佛教建筑群。

    ?西部影視基地。建設西部影視城,完善西部數字化影視制作基地。

    ?華夏始祖文化園。以黃陵黃帝陵、寶雞炎帝陵和天水伏羲廟、卦臺山為關鍵,建設華夏始祖文化園。

    第五節 旅游產業

    以西安為中心,加緊旅游資源整合,大力發展歷史人文旅游、自然生態旅游、紅色旅游和休閑度假旅游。加強精品旅游景區和精品旅游線路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和服務功效,提升旅游資源產業化經營水平。加強旅游管理機制創新,大力發展旅游經濟,把經濟區建設成為國際一流旅游目標地。

    ?專欄7: 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景區

    一、西安國際旅游城市

    以西(安)咸(陽)為中心,打造國際旅游城市。完善城市旅游服務功效,培育世界級旅游精品,增強旅游中心城市吸引力和輻射功效。

    二、精品旅游走廊

    ?西安—寶雞—天水絲綢之路旅游走廊。

    ?華山—翠華山—太白山、天水—隴南—九寨溝、天竺山—柞水溶洞—牛背梁自然生態旅游走廊。

    ?西安—延安—榆林、慶陽—平涼—延安紅色旅游走廊。

    ?西安大慈恩寺—寶雞法門寺—平涼崆峒山—天水麥積山宗教旅游走廊。

    ?商洛牧護關—商州文化古城—龍駒古寨—金絲峽谷—商南城—三省石旅游走廊。

    三、旅游精品區

    周秦漢唐文化旅游精品區。以臨潼秦兵馬俑和秦始皇陵為中心,建設秦文化旅游區;以茂陵、漢陽陵和漢長安城遺址為關鍵,建設漢文化旅游區;以乾陵、昭陵和唐長安古城為關鍵,建設唐文化旅游區;以寶雞西周遺址、天水先秦文化遺址為支撐,建設周文化旅游區。

    ?華山潼關旅游精品區。建設華山人文自然旅游景區,再現潼關八景。

    ?天水人文自然旅游精品區。伏羲廟、麥積山等古歷史文化旅游景區,天水關、街亭古戰場等三國古跡旅游景區景點。

    ?寶雞人文旅游精品區。炎帝陵祠、青銅器博物館、周原遺址、釣魚臺、周公廟、雍城和秦公大墓遺址等周秦文化旅游景區。

    ?銅川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旅游精品區。玉華宮遺址、耀州窯遺址、藥王山等。

    ?商丹人文生態旅游精品區。倉頡造字遺址、商邑遺址、金絲峽谷、丹鳳紅色旅游等。

    第六節 現代服務業

    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深入加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緊西安國際港務區、咸陽空港產業園、寶雞陳倉、商洛、天水秦州、麥積等關鍵物流園區項目建設。充足發揮西安作為國家級物流節點城市輻射帶動作用,主動研究設置西安陸港型綜合保稅區,著力打造在中國相關鍵影響內陸港口岸和亞歐大陸橋上關鍵現代物流中心,逐步形成區域一體化物流新格局。加強城鎮商業網點和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批發市場建設,培育大型流通骨干企業。加強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

    發展壯大金融、會展業。主動發展各類金融機構,創新融資方法,著力打造西安區域性金融中心。以歐亞經濟論壇、中國東西部合作和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結果博覽會、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為龍頭,深入整合會展資源,加緊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場館、楊凌農業展館等項目建設,完善西安曲江國際會展中心、浐灞國際會議中心等會展平臺服務功效,建設以西安為中心會展經濟圈。

    第六章 新農村建設

    第一節 農業生產

    加大基礎農田保護力度,穩定播種面積,加強中低產田改造,構建區域性商品糧生產基地。加緊農業結構調整,科學確定區域農業發展關鍵,促進農產品向優勢產區集中,建成若干特色農產品產業帶。加緊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工程,建立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搞好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經過推廣旱作節水技術、健全節水機制等方法,建設一批旱作節水澆灌示范區,主動發展雨水集蓄利用、渠道節水改造等工程。主動發展保護性耕作,建設保護性耕作示范區。

    ?專欄8:四大農業工程

    ?糧食單產提升工程。主動推廣優良品種繁育、旱作農業等實用技術,建設優質小麥、高產玉米基地。

    ?果業提質增效工程。實施果樹良種苗木繁育、生態果園、果品市場、產業服務和管理體系、災難防御體系、質量安全體系等項目。

    ?設施蔬菜建設工程。在城市郊區建設設施蔬菜基地。

    ?畜牧業倍增工程。建設生豬、秦川牛、奶畜、家禽等一批標準化養殖示范小區,培育一批畜產品加工企業。

    第二節 農業產業化

    優化農副產品加工布局,促進農副產品加工聚集區建設。大力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關鍵發展糧油、果蔬、畜禽、奶制品等深加工業。以培育龍頭企業發展帶動農產品基地建設,主動培育一批著名品牌和競爭力強企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壯大縣域經濟。加緊發展楊凌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專欄9:楊凌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建設成為中國干旱半干旱地域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現代農業發展示范輻射高地、城鎮一體化表率,著力打造現代農業創新、國際科技合作、現代農業企業孵化、良種繁育、標準化生產、農產品加工、現代物流和休閑農業等示范項目,形成“關鍵示范—區內帶動—區外輻射”示范推廣新格局。

    第三節 農業服務

    加緊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靠、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干、其它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題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搞好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加強農業技術推廣、疫情疫病防治及農業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農村金融體系,辦好村鎮銀行,加大對“三農”信貸投入。加緊發展“三農”保險,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開拓農村市場,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繼續實施“萬村千鄉”、“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等工程。

    第四節 城鎮一體化

    統籌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勞動就業、社會管理等,主動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形成城鎮互促共進機制。加強村莊計劃,改善村容村貌。加緊建立以城帶鄉、以工促農長久有效機制,促進城鎮一體化發展。引導農民就近轉移就業,扶持農民工創業,加大對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村創業人才培養力度。加緊建設寶雞—蔡家坡、銅川—富平、渭南—華陰、楊凌—武功—扶風、彬縣—長武—旬邑、韓城—蒲城、天水—秦安、禮泉—乾縣、商州—丹鳳等城鎮統籌關鍵示范區。

    第七章 基礎設施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布局合理、設施優異、通暢便捷、城鎮共享基礎設施網絡,為加強經濟區內部經濟聯絡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奠定堅實基礎。

    第一節 交通

    加強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提升綜合運輸能力。充足發揮多種運輸方法優勢,擴大規模、完善網絡、優化結構,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加緊鐵路客運專線、煤炭運輸通道、關中城市群城際鐵路和西安鐵路樞紐建設,構建以西安為中心發達鐵路網絡。加緊陜甘兩省高速公路網和連接中心城鎮及資源富集區、通達縣鄉(鎮)村道路建設,提升公路等級和通達能力。努力爭取到20XX年,實現區域內部通道和對外交通干線網絡化;到2020年,實現區域內全部縣(市、區)通高等級公路,通鄉(村)公路全部實現水泥或瀝青路面,形成以西安為中心“兩環三橫四縱六輻射”高速公路網絡。深入強化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樞紐功效,有序建設支線機場。建成覆蓋中心城市和關鍵用戶油氣管網系統。

    專欄10:交通建設關鍵工程

    一、公路建設

    新建國家高速公路連霍線寶雞—牛背、滬陜線西安—藍田—商州、福銀高速公路聯絡線、十堰—天水等線;新建平涼—寶雞—漢中、咸陽—旬邑、渭南—蒲城—白水—黃龍、府谷—華陰—商州、西安大環線、西咸北環線、合陽—銅川—彬縣—鳳翔、大荔—銅川—淳化—永壽—岐山、乾縣—扶風—鳳翔、商州—柞水、丹鳳—鎮安—寧陜、法門寺—絳帳、太白—鳳縣、平涼—天水、天水—武全部等線。改擴建國家高速公路連霍線潼關—西安—寶雞、包茂線西安—銅川—黃陵等線。

    二、鐵路建設

    建設鄭州—西安—蘭州客運專線、西安—漢中—成全部鐵路快速客運通道、大同—西安鐵路、西安—平涼鐵路、平涼—天水鐵路、黃陵—韓城鐵路和一批鐵路支線和專線;西安—合肥鐵路復線、西包鐵路擴能改造、西康鐵路二線、隴海、寶中鐵路擴能改造,西安、寶雞、天水鐵路樞紐工程。關中城市群城際客運系統。

    三、航空和機場建設

    ?擴建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新建寶雞機場,遷建天水機場。

    四、管道建設

    加緊陜北—隴東—關中石油、天然氣管道建設,主動推進建設新疆—西安—廣東輸氣管道和蘭州—天水—寶雞天然氣管道輸送工程。

    第二節 能源

    優化發展火電,加緊淘汰小火電機組,優先建設“上大壓小”電站項目。激勵發展熱電聯產,關鍵處理地級城市集中供熱問題??茖W布局煤電基地,采取高效、清潔技術改造現役火電機組。建設好西安灞橋熱電廠、渭河發電廠改擴建,秦嶺電廠“上大壓小”擴建、韓城二電廠二期、蒲城電廠三期。有序開發旬(邑)耀(州)、彬(縣)長(武)、麟(游)隴(縣)等地煤炭資源。扎實推進彬長、平涼、慶陽煤電一體化等大型燃煤坑口電廠等項目。主動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

    建設乾縣、渭南、寶雞、西安南等750千伏變電站,建成經濟區750千伏網架。建設陜北、陜南、天水至關中、天水至隴南750千伏輸電通道。優化330千伏及以下電網結構,實現各級電網協調發展,提升網架運行穩定性。

    第三節 水利

    堅持節省優先、合理開發、優化配置標準,加緊關鍵水利工程建設。關鍵實施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城鎮供水工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防洪保安工程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加緊實施渭河流域關鍵治理工程,加強渭河流域水資源管理。抓緊推進大中型水庫、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建立城鎮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和綜合防洪減災體系。強化農業和城鎮節水方法,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實施跨流域調水工程,有效緩解水資源瓶頸制約,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需求。

    ?專欄11:關鍵水利工程項目

    ?一、渭河流域關鍵治理工程、涇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二、“引紅濟石”、“引漢濟渭”、“引洮一期工程向渭河補水”等跨區域調水工程。

    ?三、涇河東莊水庫、黑河亭口水庫、藍田李家河水庫等水源工程。

    ?四、寶雞峽、涇惠渠、東雷抽黃等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和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項目。

    ?五、渭河中游干支流防洪、渭洛河下游治理、農村飲水安全、城鎮供水、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三門峽庫區防洪保安工程。

    第四節 信息

    主動發展第三代移動通信,推進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和業務應用。加緊關中—天水干線光纜環形結構網絡建設。主動采取光纖接入技術,大力發展用戶寬帶接入網。推進數字化區域建設,建成有線、地面和衛星三位一體廣播電視傳輸網絡,全方面推進數字電視業務發展。

    第五節 市政

    加緊城鎮道路、給排水、污水和垃圾處理、集中供熱、供氣、通信、綠化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形成便捷通達城市道路網絡和公共交通體系、配套完善供排水系統、清潔安全城市能源供給系統、完善可靠城市防災減災和預警、應急處理系統,努力營造良好人居環境。加緊城市之間公路交通和城市路網全方面對接,加緊西安(咸陽)地鐵建設,加緊關鍵、次關鍵城市和三級城市、關鍵鎮間快速干道建設。

    第八章 生態環境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推進資源綜合利用,著力建設資源節省型、環境友好型經濟區。

    第一節 生態建設

    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加強自然生態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建設秦嶺北麓、渭北山地生態屏障。鞏固退耕還林結果,加大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保護、水土保持、濕地保護和恢復等工程建設力度。加緊推進渭北、天水等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強西安、寶雞、商洛、天水等秦嶺山地生態功效區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提升水源涵養能力。加緊實施平原綠化、人居生態環境建設工程,主動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生態園林城市、生態示范鄉鎮、環境優美鄉鎮,加緊建設宜居區域。

    第二節 環境保護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遠近結合、標本兼治,著力處理流域水污染、礦區環境污染、大氣污染和農村面源污染等突出環境問題。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加大城鎮生活污水和垃圾收運處理設施建設,提升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主動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改加緊工業污水處理和再生利用設施及電廠脫硫設施建設,全方面實施礦區環境綜合整改。嚴格實施國家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努力改善區域空氣環境質量。

    第三節 資源節省

    堅持開發和節省并重、節省為先標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立節能型產業結構,加大節能新產品新技術研發、生產、推廣力度。新建、改擴建項目,率先實施國際優異水平能耗、物耗、水耗等標準,降低單位產出能源資源消耗。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加緊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資源型落后產能。推進韓城、彬長等城市和蒲白、澄合等礦區實施資源型城市轉型,搞好銅川資源枯竭城市可連續發展試點,抓好楊凌、韓城和商丹等循環經濟園區試點建設,把經濟區建設成為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

    第九章 公共服務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縮小基礎公共服務城鎮差異,全方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推進友好社會建設。

    第一節 教育

    加緊發展教育事業,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鞏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結果,基礎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大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力度,加強學校標準化和教育信息化建設。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以農村中等職業教育為關鍵,建立一批職業教育培訓基地、公共實訓基地、農民工培訓示范基地和再就業培訓基地。穩步發展高等教育,將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建設成為中國一流、世界著名高等院校,把西安建設成為中國關鍵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基地。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加緊學習型社會建設。

    第二節 衛生

    建立覆蓋城鎮居民基礎醫療衛生制度,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基礎醫療保障體系和藥品供給保障體系。關鍵加強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小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疾病預防控制和應搶救治體系,提升市級醫療救治能力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重大疫情、重大疾病、新發傳染病等快速應急處理能力。加強縣級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中醫院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建設。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建設,完善計劃生育管理機構和服務網絡。

    第三節 文化體育

    大力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主動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加緊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城鎮影劇院、農村文化室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惠農工程,建立完備城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城鎮體育健身場地和設施建設,主動開展豐富多彩群眾體育活動,不停提升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

    第四節 就業社保

    實施愈加主動就業政策,努力提升就業水平。統籌城鎮勞動就業,加緊建立城鎮統一人力資源市場,規范勞動用工制度。引導、激勵自主創業和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激勵農民就地轉移就業,建立健全零就業家庭動態援助工作機制。加緊建立城鎮統籌社會保障體系,多渠道籌措社會保障資金,提升保障水平。率先實現區域內社會保障統籌和社會保險關系跨省區轉移接續。完善城鎮基礎養老保險制度、基礎醫療保險制度和城鎮職員失業保險制度,擴大工傷和生育保險覆蓋面。完善社會救助體系,計劃建設兒童福利院、敬老院、救助站、殘疾人康復中心等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服務機構。

    第十章 改革開放

    深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完善有利于科學發展、友好發展體制機制,把經濟區打造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先行區域,東西部互動和對外開放關鍵區域。

    第一節 深化改革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深化國有企業企業制、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加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激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落實放寬市場準入各項政策,主動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金融服務和社會事業等領域。充足發揮非公有制經濟在調整結構、開拓市場、增加投入、擴大就業中關鍵作用。

    推進要素市場體系建設。主動培育發展技術市場,促進科技結果轉化,保護知識產權。建立統一人力資源市場和人力資源開發管理機制,促進勞動力在區域內自由流動。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權市場,嚴格管理土地一級市場,完善集體土地征用和賠償制度,建立正當規范農村土地承包權市場,加強土地貯備和有序供給。

    推進民生領域改革。加緊教育、公共衛生體制改革,促進城鎮公共服務發展一體化。深化勞動就業體制改革,努力改善創業和就業環境,緩解就業壓力。推進戶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城鎮戶籍限制,實施城鎮統一戶籍登記管理制度。

    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降低和規范行政審批,提升行政效率。強化社會公共管理和服務,構建責任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著力增強鄉鎮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第二節 擴大開放

    推進經濟區和東中部地域互動合作,扎實合作基礎,創新合作機制,拓展合作領域,增強合作效益。激勵和引導東中部地域在經濟區內共建產業園和設置綜合性物流園區,主動承接東中部地域產業轉移。優化投資環境,切實保護好各類投資者正當權益。

    加大引進國際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力度,提升引進外資質量。支持企業赴境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提升企業國際化資本運行能力。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擴大出口規模,優化外貿結構,拓展航空航天、裝備制造、機械電子等領域高附加值產品國際市場。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提升統籌利用國際中國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能力,推進區域對外開放,尤其是加大向西開放力度,拓展向西開放廣度和深度。

    第十一章 政策方法

    在充足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同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好計劃組織實施。

    第一節 財稅政策

    加大通常性財政轉移支付和基礎設施、生態環境、關鍵項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專題轉移支付力度。將部分公益性項目標國債轉貸資金逐步轉為撥款。

    在統籌考慮企業承受能力基礎上,合適提升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征收標準和礦產資源賠償費費率。建立礦業企業礦區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機制。從20XX年起,中央在安排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支出時,加大對經濟區礦產資源開發地域生態環境治理恢復和發展投入。

    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包含水源保護地域,對因水源保護造成地方財政減收增支,中央和省級財政經過通常性轉移支付給一定補助。

    第二節 金融政策

    主動引進金融機構,大力發展地方金融機構。整合地方金融資源,主動推進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合并重組。推進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探索建立村鎮銀行和資金互助社。激勵民營金融機構發展,支持設置小額貸款企業、擔保機構和典當企業。

    創新融資方法。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發展中小民營企業貸款業務、農戶小額信貸業務。主動發展企業債、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支持經濟區內大型市政、城建企業發行節能環境保護、城市建設尤其企業債券。

    第三節 投資政策

    深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支持西安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設,對優異制造業、高技術產業、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等基地建設給必需扶持。對經濟區內公益性及以公益性為主農村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等領域項目建設,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取消或降低縣及縣以下資金配套。

    優先布局重大建設項目。由國家審批或核準水利、交通、生態環境、特色農業、航空航天、優勢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旅游等關鍵產業項目,優先在經濟區布局。支持有市場、有效益資源就地加工轉化。

    主動激勵社會投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對區外企業尤其是東部企業投資經濟區特色優勢產業、節能環境保護項目等,在項目審批、核準方面在相同條件下優先考慮,并給稅收、土地等方面合理優惠。許可和激勵民間資本在符合國家政策法規條件下,經過參股、控股、吞并、收購等形式,參與國有企業資產重組。激勵民間資本以獨資或股份制形式成立多種非金融類投資企業。

    第四節 土地政策

    統籌建設用地計劃。國家同意關鍵基礎設施項目用地計劃指標,由國家統籌安排;省關鍵建設項目用地計劃指標,由省在用地年度計劃指標中處理。加大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力度。統籌使用好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等各類專題資金,用于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數量,提升耕地質量。經濟區內開展農村建設用地整理符合城鎮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條件,可在國家下達周轉指標控制下,開展掛鉤工作。農村宅基地和村莊整理出土地,優先用于增加耕地;用于建設用地,應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計劃,并優先用于新農村建設。

    第五節 環境保護政策

    建立資源節省和環境治理市場機制。建立以生產者為主責任延伸制度。培育專業化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和運行體系,探索環境容量有償使用、水權交易、初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排污權交易機制。探索建立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價格政策和稅收政策。

    第六節 統籌城鎮政策

    主動探索建立城鎮計劃建設一體化體制,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鎮之間均衡配置、生產要素在城鎮之間自由流動。優化城鎮基礎設施功效和布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加緊建立城鎮統一基礎公共服務制度,支持統籌城鎮公共服務示范區建設。支持構建城鎮一體基層公共科技服務體系,引導科技要素向農業和農村轉移。探索建立有利于統籌城鎮發展行政管理體制,推進城鎮社會管理一體化。

    國務院相關部門要加強對經濟區發展指導、協調和支持,建立部省級聯席會議制度。陜西省、甘肅省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相互配合,親密協作,立即溝通協調,抓好計劃落實。建立經濟區城市間合作機制,共建共享基礎設施,促進區域內經濟發展和市場一體化。相關部門和地方要適時組織開展計劃實施情況評定和修編,針對實施中出現新情況、新問題,對計劃關鍵內容立即調整,確保計劃有效實施。

    相關熱詞搜索: 規劃 關中 天水 經濟區

    • 考試時間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課程
    • 試題
    • 招聘
    • 文檔大全

    推薦訪問

    想看手机在线黃色欧美围产一级大片-1级毛片免费视频看一下-av不卡免费啊不想在线观看-国产美女毛片Av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