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cwx28"></rt><rt id="cwx28"><delect id="cwx28"><bdo id="cwx28"></bdo></delect></rt><bdo id="cwx28"></bdo><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delect id="cwx28"></delect></rt><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rt><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rt> <delect id="cwx28"></delect><bdo id="cwx28"></bdo><rt id="cwx28"></rt><delect id="cwx28"></delect><rt id="cwx28"></rt><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delect id="cwx28"></delect></rt><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delect id="cwx28"></delect></rt><rt id="cwx28"></rt><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rt id="cwx28"></rt></rt> <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delect id="cwx28"></delect></rt><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rt id="cwx28"></rt></rt><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rt><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rt id="cwx28"></rt></rt>
  • 領導講話
  • 自我介紹
  • 黨會黨課
  • 文秘知識
  • 轉正申請
  • 問題清單
  • 動員大會
  • 年終總結
  • 工作總結
  • 思想匯報
  • 實踐報告
  • 工作匯報
  • 心得體會
  • 研討交流
  • 述職報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報告
  • 調研報告
  • 自查報告
  • 實驗報告
  • 計劃規劃
  • 申報材料
  • 當前位置: 勤學考試網 > 公文文檔 > 心得體會 > 正文

    DB14T 1982-2020 普通干線公路重載交通瀝青路面施工 技術規范x

    時間:2020-10-12 17:07:26 來源:勤學考試網 本文已影響 勤學考試網手機站

    ICS 75.140

    E 43

    DB14

    山 西 省 地 方 標 準

    DB 14/T 1982—2020

    普通干線公路重載交通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asphalt pavement of ordinary trunk highway for heavy load traffic

    2020 - 01 - 10 發布 2020 - 04 - 10 實施

    山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發 布

    DB14/T 1982

    DB14/T 1982—2020

    DB14/T 1982

    DB14/T 1982—2020

    I

    I

    目 次

    前 言 II

    范圍 1

    規范性引用文件 1

    術語和定義及符號 1

    一般規定 1

    基層 2

    瀝青混合料面層 3

    質量管理與檢查驗收 6

    附錄 A(規范性附錄) 車型分類標準 7

    參 考 文 獻 9

    前 言

    本標準依據GB/T 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由ft西省交通運輸廳提出、歸口并監督實施。

    本標準起草單位:ft西省公路局、ft西交通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ft西省交通科技研發有限公司、ft西省交通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馬德文、毛成琦、李永東、翟衛東、梁玉榮、魏平寬、陳明星、王慧鑫、何國太、李曉妮、馬融、許軍、張宏宇、蘭建麗、杜蓉華、聶彥蓉、黃江、張彥飛、王瑞林、李海青、任鵬、張志敏、朱洪泉、韓德軍。

    II

    DB14/T 1982

    DB14/T 1982—2020

    DB14/T 1982

    DB14/T 1982—2020

    PAGE

    PAGE 1

    PAGE

    PAGE 2

    普通干線公路重載交通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普通干線公路重載交通瀝青路面施工的術語和定義、一般規定、基層、瀝青混合料瀝青面層、質量管理與檢查驗收等內容。

    本標準適用于新建和改建普通干線公路重載交通瀝青路面工程。普通干線公路重載交通瀝青路面工程除應符合本標準規定之外,尚應符合國家頒布的現行有關標準、規范的規定。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JT/T 860.1 瀝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劑 第1部分:抗車轍劑 JTG D50 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

    JTG F40 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一冊(土建工程) 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

    DB14/T 160 公路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

    DB14/T 647 公路瀝青鋪裝層層間結合質量技術要求

    DB14/T 677 公路抗車轍瀝青混合料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

    術語和定義及符號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1

    重載交通

    設計使用年限內設計車道累計大型客車和貨車交通量≥8×106輛、典型貨車(157+1127+115)日交通量≥1200輛且統計年份日平均當量軸次N1≥2100次的交通組成為重載交通。車輛類型分類見附錄A。

    符號及代號

    下列符號及代號適用于本文件。

    LSPM: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

    一般規定

    重載交通基本要求

    瀝青混凝土面層結構厚度不宜低于 10cm,路面結構層厚度不宜低于 80cm,推薦的瀝青路面結構形式見表 1。

    表 1 推薦的瀝青路面結構形式

    層位

    結構 1

    結構 2

    結構 3

    層厚(cm)

    主要類型

    層厚(cm)

    主要類型

    層厚(cm)

    主要類型

    瀝青面層

    上面層

    4~5

    細粒式:AC、SMA

    4~5

    細粒式:AC、SMA

    4~5

    細粒式:AC、SMA

    中面層

    5~6

    中粒式:AC

    粗粒式:AC

    -

    -

    -

    -

    下面層

    6~8

    粗粒式 AC

    5~8

    中粒式:AC

    粗粒式:AC

    5~8

    中粒式:AC

    粗粒式:AC

    基層

    上基層

    8~12

    LSPM、ATB

    15~20

    水泥穩定碎石

    15~20

    水泥穩定碎石

    下基層

    18~33

    水泥穩定碎石

    15~20

    水泥穩定碎石

    15~20

    水泥穩定碎石

    底基層

    18~20

    水泥穩定碎石

    15~33

    水泥穩定碎石、石

    灰與粉煤灰穩定土或粒料

    15~40

    水泥穩定砂礫、石灰

    與粉煤灰穩定土或粒料

    日平均氣溫低于 10℃不得進行改性瀝青路面施工。

    中、下面層宜優先采用抗車轍劑瀝青混合料,上面層宜優先采用 SBS 改性瀝青混合料。平交道口的路面應進行專門設計,宜采用 SBS 改性瀝青和抗車轍復合改性瀝青混合料。

    瀝青混凝土面層宜優先采用熱拌瀝青混合料;冷拌瀝青混合料等其它瀝青混合料應符合相應規范要求。

    材料

    瀝青應符合 JTG F40 中 A 級 70 號、A 級 90 號、改性瀝青相應技術要求。

    改性瀝青、改性乳化瀝青應符合 DB14/T 160 相應技術要求。

    抗車轍劑的要求按照 JT/T 860.1 執行,抗車轍瀝青混合料的要求按照 DB14/T 677 執行。

    粗集料應采用石質堅硬、潔凈、不含風化顆粒、近立方體顆粒的碎石,中下面層可采用石灰巖等堿性石料,上面層宜采用玄武巖或輝綠巖等抗滑石料。

    粗集料與瀝青黏附等級不應小于 4,當黏附等級達不到要求時,宜摻加(1.0~1.5)%的水泥或其它材料處理后使用。

    細集料應采用機制砂,由石灰巖經專用制砂設備制成。

    礦粉須采用潔凈的 5mm 以上石灰巖碎石磨細石粉,表觀密度不小于 2.50t/m3。

    基層

    舊路加鋪要求

    以舊瀝青路面作基層加鋪瀝青面層時,應根據舊路路面性能評價,確定原有路面修補、銑刨、加鋪、罩面等設計方案。

    以舊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作基層加鋪瀝青面層時,應根據舊路質量,確定處治工藝,確認能滿足基層要求時,方能加鋪瀝青層。

    施工要求

    瀝青面層施工前應對基層進行檢查,基層質量應符合 JTG/T F20。

    基層與面層宜在同一年內施工,以減少路面開裂。

    基層宜優先采用水泥穩定碎石,每層的壓實厚度宜控制在(15~20)cm。

    試驗段的質量檢驗頻率不少于正常路段的兩倍。

    水泥穩定碎石基層 7d 浸水無側限抗壓強度代表值應不小于(4~5)MPa。

    重視基層板體的完整性,施工中除重點控制材料質量、材料比例、混合料質量和壓實度外,還應注意以下事項:

    半剛性基層混合料生產應把含水量作為施工質量控制的技術指標,施工含水量應大于最佳含水量(1.0~2.0)%(蒸發量另計),碾壓成型后表面應濕潤。

    將攤鋪前“下承層的灑水濕潤”作為施工工序進行檢查,確保攤鋪作業時下承層處于濕潤狀態。

    對于水泥穩定類或摻加水泥的綜合穩定類混合料,施工中應縮短水泥穩定碎石混合料從加水拌合到碾壓終了的延遲時間,延遲時間不得超過水泥的初凝時間,基層宜采用強度等級不低于

    42.5 級的普通硅酸鹽水泥或道路硅酸鹽水泥,水泥初凝時間不得早于 3 小時,終凝時間不得遲于 10 小時。

    鉆取的芯樣呈圓柱形且上下邊緣完整,不應有剝落。如不能取出完整芯樣,應確定出不合格段落,進行返工處理。

    瀝青混合料面層

    配合比設計

    熱拌瀝青混合料采用馬歇爾試驗配合比設計方法,按照 DB14/T 160 執行??管囖H瀝青混合料設計與技術要求按照 DB14/T 677 執行;SMA 混合料技術要求應符合 DB14/T 160 的規定;LSPM 混合料技術要求應符合表 2、表 3 的規定;其它瀝青混合料技術要求應符合 JTG F40 的規定。

    表 2 LSPM 混合料技術要求

    配 合 比 設 計 階 段

    試驗項目

    單位

    技術指標

    試驗

    方法

    馬歇爾試驗

    擊實次數(雙面)

    112

    T 0702

    試件尺寸

    mm

    Φ152.4×95.3

    空隙率 VV

    %

    13~18

    T 0708

    謝倫堡瀝青析漏試驗的結合料損失

    %

    不大于 0.2

    T 0732

    肯塔堡飛散試驗的混合料損失

    %

    不大于 20

    T 0733

    參考瀝青用量

    %

    3~3.5

    -

    表 3 大粒徑透水性瀝青礦料級配范圍

    級配類型

    通過下列篩孔(mm)的質量百分率(%)

    37.5

    31.5

    26.5

    19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LSPM-25

    100

    100

    70~

    98

    50~

    85

    32~

    62

    20~

    45

    6~29

    6~18

    3~15

    2~10

    1~7

    1~6

    1~4

    90

    70

    40

    28

    19

    LSPM-30

    100

    6~29

    6~18

    3~15

    2~10

    1~7

    1~6

    1~4

    100

    95

    76

    58

    39

    改性瀝青混合料、改性 SMA 混合料、抗車轍瀝青混合料動穩定度技術要求見表 4。

    表 4 瀝青混合料車轍試驗動穩定度技術要求

    試驗項目

    單位

    1-3 夏炎熱區

    2-2、2-3 夏熱區

    試驗方法

    高溫車轍試驗

    改性瀝青混合料動穩定度不小于

    上面層

    次/mm

    5000

    5000

    T0719

    中下面層

    次/mm

    4500

    4000

    改性 SMA 混合料

    次/mm

    5000

    5000

    抗車轍瀝青混合料

    次/mm

    8000

    8000

    施工準備

    瀝青面層施工前,應先做試驗段,試驗段選在主線直線段,長度不少于 500m,用以確定:

    施工機械合理組合及數量。

    冷料倉轉速與材料流量的關系,確定拌和機上料速度,拌和數量與時間,拌和溫度及相關操作工藝。

    攤鋪機攤鋪速度、自動找平方式及操作工藝。

    壓路機的壓實順序、碾壓溫度、碾壓速度及遍數等壓實工藝;確定松鋪系數、接縫方法及三個壓實階段壓路機合理組合。

    生產配合比應用的礦料配合比例和瀝青用量,并確定標準配合比。

    試驗段的工程質量,并確認是否達到相關技術要求。

    施工單位組織和管理體系、人員、通訊聯絡及管理方式。

    施工單位在試驗段施工完成后應提出相關總結報告,經監理工程師確認并取得主管部門批復后方可正式施工。

    試驗段的質量檢查頻率應根據需要比生產路段路面施工時適當增加。試鋪結束后,經檢測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規定時,施工單位提出試驗段總結報告。

    混合料的拌制

    抗車轍瀝青混合料的拌和按照DB14/T 677執行;改性瀝青混合料的拌和按照DB14/T 160執行;普通瀝青混合料的拌和按照JTG F40執行。

    混合料的運輸

    所有運輸車輛應配專人負責頂部覆蓋保溫,卸料時方可揭開。

    每次使用前后應清掃干凈,在車廂板上涂或用噴霧器噴一薄層防止瀝青粘結的隔離劑或防粘劑,但車廂底部不應有積液。車廂內噴涂隔離劑或防粘劑后,應安排專人檢查噴涂情況和車廂底部積液情況。

    運料車接料時,應按前、后、中三次移動裝料,及時對混合料溫度進行檢測。

    運料車應在攤鋪機前(10~30)cm 處停車,不應撞擊攤鋪機,卸料過程中應掛空擋,靠攤鋪機推動前進(不允許手制動剎車,下坡路段坡度大時,可略帶腳制動剎車但不應使攤鋪機阻力過大)。

    混合料的攤鋪

    可采用兩臺或兩臺以上同型號攤鋪機階梯式攤鋪,或一臺攤鋪機全幅攤鋪。采用兩臺攤鋪機分幅攤鋪時,每臺攤鋪機攤鋪寬度宜小于 8 m,兩臺攤鋪機兩幅應重疊(5~10)cm,前后間隔不應超過 20 m,應對熨平板預拱度、頻率、振幅進行調整,確保路面橫坡度,使兩臺攤鋪機達到相同的攤鋪密實度。

    下面層及橋面第一層攤鋪采用鋼絲引導的基準線控制高程和厚度。鋼絲直徑不大于 5 mm,鋼絲拉力應大于 1300N,每 10 m 設一鋼絲支架,彎道應加密為(5~7)m。上、中面層采用移動式自動找平裝置控制厚度和平整度。

    攤鋪注意事項如下:

    確定施工機械合理組合及數量。

    攤鋪機充分預熱熨平板后開始作業,應勻速行駛,并保證攤鋪速度與供料速度平衡。當供料不足時,宜采用運料車集中等候,集中攤鋪的方式,盡量減少攤鋪機的停機次數。

    攤鋪機螺旋輸送器的轉速應均勻穩定,使混合料料位恒定并高于螺旋輸送器 2/3 高度。

    應有專人負責檢測混合料攤鋪溫度、攤鋪厚度(松鋪系數約為 1.15~1.2,最終由試驗段確定)。

    攤鋪前應清除下層表面塵土及雜物,如嚴重污染,應在攤鋪前一天用水沖洗干凈。

    遇雨時,應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壓實成型的混合料。淋雨后的混合料應廢棄,不應卸入攤鋪機。

    混合料的碾壓

    瀝青路面施工應配備足夠數量的壓路機,選擇合理的壓路機組合方式及初壓、復壓、終壓(包括成型)的碾壓步驟,以達到碾壓效果。壓路機總數量不宜少于 3 臺,其中須有一臺輪胎壓路機用于復壓,輪胎壓路機總質量不宜小于 25t。每個作業面還需配 1 臺小型振動壓路機,對邊角部位進行補壓。

    瀝青混合料的壓實分初壓、復壓、終壓三個階段,應選擇合理的組合方式,保證壓實質量。常用瀝青混合料的碾壓工藝參見表 5,具體碾壓工藝應由試驗段確定。

    表 5 常用瀝青混合料碾壓工藝

    工序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AC)

    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A)

    組合一

    組合二

    初壓

    25 t 以上輪胎壓路機碾壓 1~2 遍

    雙鋼輪壓路機靜壓 1 遍

    雙鋼輪壓路機靜壓 1 遍

    復壓

    雙鋼輪壓路機振動碾壓 3~4 遍

    25 t 以上輪胎壓路機碾壓 1~2 遍,雙鋼輪壓路機振動碾壓 2~3 遍

    雙鋼輪壓路機振動碾壓 3~4 遍

    終壓

    雙鋼輪壓路機靜壓 1 遍

    雙鋼輪壓路機靜壓 1 遍

    雙鋼輪壓路機靜壓 1 遍

    各種壓路機的碾壓速度應符合表 6 的規定。

    表 6 壓路機的碾壓速度

    壓路機類型

    初 壓

    復 壓

    終 壓

    適宜(km/h)

    最大

    適宜

    最大

    適宜

    最大

    輪胎壓路機

    2~3

    4

    3.5~4.5

    6

    4~6

    8

    雙鋼輪振動壓路機

    1.5~2

    5(靜壓)

    4~5(振動)

    6(振動)

    2~3(靜壓)

    5(靜壓)

    混合料碾壓注意事項如下:

    當采用兩臺攤鋪機攤鋪時,應采用分幅攤鋪、一次碾壓成型方式施工,碾壓從兩邊向中間進行,以確保兩臺攤鋪機搭接處混合料密實。采用一臺攤鋪機攤鋪時,碾壓應由低處向高處順序進行。

    初壓應盡可能在高溫狀態下緊跟攤鋪機碾壓。振動壓路機碾壓速度大于 6 km/h 時,面層可能產生波浪不平整現象,速度小于 3 km/h 時,可能產生過振現象,容易導致骨料破碎和泛油問題產生,應嚴格控制振動壓路機碾壓速度。

    碾壓時壓路機驅動輪應面向攤鋪機。

    振動壓路機應遵循“高頻、低幅”原則,振動頻率要求(35~50)Hz,振幅為(0.3~0.8)mm。倒車時,應先停振后停車,再慢速起動,以避免瀝青面層產生推擁、開裂。

    為防止輪胎壓路機粘輪,可用噴霧器在輪上噴涂薄層食用油或防粘劑,不應噴水。

    輪胎壓路機輪胎壓力≥0.5 MPa,輪胎壓力應均衡一致,并不應有破損。

    壓路機不應在未冷卻結硬的路面上停放。

    與構造物相接部若無法碾壓時,應用夯板或夯錘補充壓實。

    層間結合

    瀝青路面下封層宜采用改性乳化瀝青單層表處結構或改性熱瀝青同步碎石封層等。

    改性熱瀝青同步碎石封層應采用同步灑布車施工。碎石應通過瀝青拌和站加熱、烘干、除塵、篩分、加瀝青進行預拌。

    基層完成后不能及時鋪筑瀝青面層時,宜在噴灑透層油后再鋪筑下封層。下封層用的改性瀝青用量應根據石屑粒徑與用量、瀝青撒布機工況等確定,并通過試驗段試鋪確認,應不小于 0.6kg/m2。

    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基層透層油透入深度不宜小于 5mm。

    瀝青層與半剛性基層、瀝青層之間、瀝青層與水泥混凝土橋面鋪裝層的層間結合應作為重點工序嚴格檢查驗收,層間結合質量技術要求按 DB14/T 647 執行。

    優化半剛性基層礦料級配,嚴格控制 4.75 mm 以下顆粒含量,提高表面粗糙度。

    瀝青層與水泥混凝土橋面鋪裝層的粘結要求:

    嚴格控制水泥混凝土橋面鋪裝的施工工藝,保證水泥混凝土橋面鋪裝的強度和粗糙度,減少“浮漿”,防水粘結層施工前應對橋面鋪裝層采取鑿毛、拋丸或銑刨等技術措施,并作為重要工序檢查驗收。

    縮短瀝青層碾壓段落在 30 m 之內,瀝青層碾壓嚴格遵循“高頻、低幅、緊跟、慢壓”原則,在高溫狀態下振動碾壓密實,防止瀝青層滲水。

    下封層質量檢查項目及質量標準應按照表 7 的要求執行。

    表 7 下封層質量檢查項目及質量標準

    檢查項目

    檢查頻率

    質量要求或容許誤差

    試驗方法

    瀝青用量

    每半天一次

    在規定范圍內

    單位面積收取的瀝青量

    集料用量

    每半天一次

    在規定范圍內

    用集料總量與撒布面積算得

    滲水試驗

    1 處/1000m

    滲水量<5ml/min

    路用滲水儀,每處 2 點

    外觀檢查

    隨時全面檢查

    外觀均勻一致,用硬物刮開下封層觀察,與基層表面牢固粘結,不起皮,無油包和基層外露等現象

    質量管理與檢查驗收

    質量管理與檢查驗收應按JTG F40、JTG F80/1執行。

    附 錄 A

    (規范性附錄)車型分類標準

    軸型分類標準

    2017版規范根據車輛構造、軸載組成及其對路面的破壞作用,將交通組成分為11種車輛類型,并按照軸載譜對不同軸重區間統計軸重分布,以更加準確的分析交通參數,其軸型劃分詳見表A.1。

    表 A.1 2017 新規范車輛軸型分類

    軸型編號

    軸型說明

    軸型編號

    軸型說明

    1

    單軸(每側單輪胎)

    5

    雙聯軸(每側雙輪胎)

    2

    單軸(每側雙輪胎)

    6

    三聯軸(每側單輪胎)

    3

    雙聯軸(每側單輪胎)

    7

    三聯軸(每側雙輪胎)

    4

    雙聯軸(每側各一單輪胎、單輪胎)

    -

    -

    車型分類標準

    2017版設計規范車輛類型分為11類:11型、12型客車、12型貨車、15型、17型、112/115型、125型、

    127/155型、157型、1127型、1522/1222型,后面10類車參與累計軸載作用次數計算。車輛類型劃分詳見表A.2。

    表 A.2 2017 新規范車輛類型分類

    車型編號

    說明

    主要車型及圖示

    其它車型

    1 類

    2 軸 4 輪車輛

    11 型

    15 型客車

    2 類

    2 軸 6 輪及以上客車

    12 型客車

    -

    3 類

    2 軸 6 輪及以上貨車

    12 型貨車

    -

    4 類

    3 軸整體式貨車

    (非雙前軸)

    15 型

    -

    5 類

    4 軸及以上整體式貨車

    (非雙前軸)

    17 型

    -

    6 類

    雙前軸整體式貨車

    112 型

    115 型

    117 型

    7 類

    4 軸及以下半掛貨車

    (非雙前軸)

    125 型

    122 型

    8 類

    5 軸半掛貨車

    (非雙前軸)

    127 型

    155 型

    -

    9 類

    6 軸及以上半掛貨車

    (非雙前軸)

    157 型

    -

    10 類

    雙前軸半掛式貨車

    1127 型

    1122 型

    1125 型

    1155 型

    1157 型

    11 類

    全掛貨車

    1522 型

    1222 型

    -

    參 考 文 獻

    [1] 張云帆.ft西省普通國省干線公路重載交通建設規劃報告[R]. ft西:ft西省公路局,2018.

    相關熱詞搜索: 交通 重載 干線 技術規范

    • 考試時間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課程
    • 試題
    • 招聘
    • 文檔大全

    推薦訪問

    想看手机在线黃色欧美围产一级大片-1级毛片免费视频看一下-av不卡免费啊不想在线观看-国产美女毛片Av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