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cwx28"></rt><rt id="cwx28"><delect id="cwx28"><bdo id="cwx28"></bdo></delect></rt><bdo id="cwx28"></bdo><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delect id="cwx28"></delect></rt><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rt><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rt> <delect id="cwx28"></delect><bdo id="cwx28"></bdo><rt id="cwx28"></rt><delect id="cwx28"></delect><rt id="cwx28"></rt><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delect id="cwx28"></delect></rt><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delect id="cwx28"></delect></rt><rt id="cwx28"></rt><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rt id="cwx28"></rt></rt> <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delect id="cwx28"></delect></rt><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rt id="cwx28"></rt></rt><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rt><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rt id="cwx28"></rt></rt>
  • 領導講話
  • 自我介紹
  • 黨會黨課
  • 文秘知識
  • 轉正申請
  • 問題清單
  • 動員大會
  • 年終總結
  • 工作總結
  • 思想匯報
  • 實踐報告
  • 工作匯報
  • 心得體會
  • 研討交流
  • 述職報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報告
  • 調研報告
  • 自查報告
  • 實驗報告
  • 計劃規劃
  • 申報材料
  • 當前位置: 勤學考試網 > 公文文檔 > 領導講話 > 正文

    臺灣旅游不可錯過十大景點

    時間:2020-11-02 12:37:15 來源:勤學考試網 本文已影響 勤學考試網手機站

    本文來源:網絡收集整理\word可我

    本文來源:網絡收集整理\word可我

    本文來源:網絡收集整理\word可我

    臺灣旅游不可錯過的十大景點

    最近,尋求旅游攻略的朋友相對來說比較多,畢竟春節快到了嘛。那么大家是否有興趣去寶島臺灣旅游呢?這里的旅游景點可是有很多的噢,不信的話就隨我一起來看一下。

    第一名:淡水

    位于臺北縣西北隅的淡水鎮,南隔淡水河與八里鄉對峙,東以大屯山與臺北市北投區相隔,北與三芝為鄰,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福州市相望。淡水市街沿河而建,很具水鄉情調,有威尼斯水都的風韻。

    淡水漁人碼頭

    淡水鎮,因地勢險要,自古即為兵家必爭之地,也因此使淡水鎮屢受異族統治的命運。曾經是桅檣輻轃,名噪一時的熱鬧商埠,如今卻落得夕照晚吟的下場,昔日的光彩榮耀,只有留在老一輩人的追憶中。

    黃昏的漁人碼頭

    旅游資料有廟宇教會:龍山寺、和衷宮、天主堂、淡江教堂、行忠堂;史跡文物:馬階墓園、八角塔、滬尾偕醫館、領事官邸;自然景觀:淡水八景、紅樹林保護區、石滬角、中侖海堤;還有牛津學堂、淡江農場、鄧麗君墓園、水管頭等。

    從漁人碼頭遙望觀音山

    淡水鎮位處臺北盆地淡水河系出口,扼守北臺灣大門,公元1858年開港通商,是臺灣北部最早開發的港口,亦是個充滿歷史的小鎮,淡水鎮舊名“滬尾”,而“淡水”則是一個總稱,泛指淡水河流域一帶。

    淡水之情人橋

    一般所說的淡水老街,泛指中正路一帶,含其周圍鄰接之三民街、重建街等。老街上零星可見一些局部保留舊建筑趣旳屋舍,加上古董藝品店林立,更顯其古樸風味。沿街可欣賞精雕細琢的石藝、木雕作品,以及各色裝飾藝品。

    淡水的小吃人氣很旺

    小吃在淡水早已成為一項特色文化,海鮮方面以位在中正路的海風餐廳及榕園活魚歷史最久;小吃方面則包羅萬象,如渡船頭的魚丸湯、肉包店、鐵蛋小店、炸蝦卷等,令人垂涎三尺。此外,充滿傳統風味的彈珠汽水、雞蛋冰、枝仔冰、酸梅湯等,都小鎮饗宴游客的招牌美食。渡船碼頭、中正路等處,都可以品嘗這些美味小吃。

    第二名:愛河

    愛河源于高雄縣仁武鄉的八卦寮埤潭,是農田灌溉渠道;愛河流經左營、三民、鼓山、鹽埕、前金、苓雅等區而注入高雄港第一港口,主流全長約12公里,流經高雄市區約10.5公里,為高雄市的生命之河;愛河的支流有三:“寶珠溝”─水來自下淡水溪,在凹仔底注入愛河、“三塊厝溪”─由三民區之三塊厝經民族路的南鼎橋注入愛河、“大港溪運河”─發源于五塊厝,在七賢橋旁注入愛河,光復后曾截彎取直。

    愛河最早稱為“打狗川”,高雄因平埔族的馬卡道族的刺竹文化而稱打狗;在日據時期,日人嫌打狗名字不雅,于1920年將打狗更名為高雄,1924年升格為高雄市,故稱愛河為“高雄川”;自1908年基隆到高雄的火車全線通車后,日本政府開始以三期的筑港計畫,所以當地人又稱“高雄運河”。

    臺灣光復后政府將運河兩岸辟為河畔公園,逐漸吸引觀光客來到愛河旅游觀光;1948年,陳江潘先生在中正橋附近經營劃船所,并請人命名為愛河游船所,某日的臺風將招牌吹落,只剩愛河兩字,當時又有情人于此殉情,新聞記者報導成“愛河殉情記”,于是成為了高雄人對愛河認知的圖騰,漸漸地高雄運河的名稱便走入歷史;1968年,楊金虎市長為蔣夫人祝壽再度改名為仁愛河;1992市議員陳武勛在議會提議下將愛河的名字正式改回。

    潺潺清流的愛河,早年扮演著運輸、交通、游憩等多功能角色,多少騷人墨客為她歌頌,多少愛情故事在此醞釀,充滿浪漫色彩,散發人文氣息的愛河,高雄曾以她為傲。如今走過歲月、歷盡滄桑的愛河,雖然飽嘗污染,但疼惜她的高雄人,包括政府和民間企業、藝術家們,都挖空心思逐步恢復愛河風華。

    愛河經過整治之后逐漸恢復生機,是高雄生態保育的重要據點,讓民眾在都市中就可以觀察水中生態;愛河的駁船碼頭、綠籬植栽、藝術照明設施、自行車道、橋梁美化等,政府還規劃河川親水空間,結合流域內之藝文景點、公共建設、開放空間,營造出屬于高雄愛河的景致;愛河耗資四十億的整治去污工程,已讓愛河一步步的重現生機,沿河兩岸的河濱公園綠樹成蔭,也饒富趣味,由其入夜后的河岸街燈,雅致迷人,漫步其間,很富情趣。

    交通:由高雄火車站前搭2、56、60、248路市公車或中南客運1號均可抵達。

    第三名:旗津海岸公園

    旗津位于高雄市西南端,為一呈現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小島。早期的旗津,稱為“旗后”,指的是位居旗山之后的部落而言。后來,在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一位荷蘭傳教士所編纂的臺灣地圖中,被稱為“漢德那斯”(Hanternas)。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聯軍之役,簽下了北京條約,旗津因其良好的地理位置,成為通商口岸。幾年之后,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旗后地區正式開市,百業鼎盛,熱鬧非凡,是高雄開發最早的地區。后來高雄市政府更斥資五百多億元,興建旗津海岸公園,每年游客如織,為一觀光休憩的好去處。

    旗津島上最著名的文物特色莫過于旗津渡輪、三輪車、燈塔及海岸公園。早期時候,旗津對外的交通全部都是以渡輪為主,現在有了過港隧道,交通上便利許多,渡輪反而成了吸引觀光客的噱頭。另外,島上保留了50年代所風行的三輪車,可游客體會前人乘坐三輪車的樂趣。位于旗津山頂上的旗津燈塔,又稱為高雄燈塔,建于清光緒9年,為臺灣本島上的第二座燈塔。當時是由于高雄地區的船只進出頻繁,政府有感于原有的港口護航設施不足,時常發生船難,所以才下令興建旗津燈塔,以作為導航之用。后來又經過重修的燈塔,塔角為八角形,有陽臺可供遠眺高雄港全景。旗津海岸公園占地面積45公頃,可分為海水浴場、觀海景步道、越野區、自然生態區等四個區。另外還有一處由15根柱子所支撐的觀海平臺,從岸邊一直延伸到海里,站在平臺上可以親身體驗到浪潮沖擊所產生的巨大力量。

    交通:乘1、31、50路公車到渡船頭轉搭渡輪至旗津,再自旗津渡船口往北依指針走約二十分鐘后可到。

    第四名:日月潭

    日月潭是臺灣著名的風景區,是臺灣八景中的絕勝,也是臺灣島上唯一的天然湖泊,其天然風姿可與杭州西湖媲美。湖面海拔740米,面積7.73平方公里,湖周長35公里,平均水深40米。潭中有一小島名珠仔嶼,亦名珠仔山,海拔745米。以此島為界,北半湖形狀如圓日,南半湖形狀如一彎新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

    日月潭本來是兩個單獨的湖泊,後來因為發電需要,在下游筑壩,水位上升,兩湖就連為一體了。潭中有一個小島,遠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顆珠子,故名珠仔島,現在叫光華島。以此島為界,北半湖形如日輪,南半狀似上弦之月,因名日月潭。舊臺灣八景之一的“雙潭秋月”就是由此而來。

    日月潭之美在于環湖重巒疊峰,湖面遼闊,潭水澄澈;一年四季,晨昏景色各有不同。七月平均氣溫不高於攝氏二十二度,一月不低于攝氏十五度,夏季清爽宜人,為避暑勝地。

    潭東的水社大山高逾二千公尺,朝霞暮靄,山峰倒影,風光旖旎。潭北山腰有一座文武廟,自廟前遠眺,潭內景色,盡收眼底。南面青龍山,地勢險峻,山麓中有幾座寺廟,其中玄奘寺供奉唐代高僧唐玄奘的靈骨。西畔有一座孔雀園,養有數十對孔雀,能表演開屏、跳舞,使人倍添游興。東南的邵族居民聚落,有專供旅客觀賞的民族歌舞表演。泛舟游湖,在輕紗般的薄霧中飄來蕩去,優雅寧靜,別具一番情趣。

    第五名:礁溪

    礁溪鄉為臺灣宜蘭縣的一個鄉級行政區,位于宜蘭縣北部。

    礁溪臺語念成‘旱坑’,意指干旱缺水的溪床地,18世紀時礁溪鄉地區在漢人尚未進入開墾前,是噶瑪蘭人(KAVALAN)的聚落,到了1773年福建漳州林元昱兄弟率進入淇武蘭港邊高地進行開墾,并與平埔族為鄰,1796年吳沙率眾從頭城南下開墾,在1798年后陸續完成礁溪湯圍(德陽村)、白石圍(白云、玉石村)、三圍(三民村)、四圍(吳沙村)的開發與開墾,1812年宜蘭納畫入清朝版圖并設噶瑪蘭廳,礁溪鄉地區為礁溪莊、隸屬淇武蘭堡;1895年臺灣總督府調整行政區域,將淇武蘭堡改稱四圍堡,1920年將四圍堡改為礁溪莊,劃歸臺北州宜蘭郡管轄,1946年將礁溪莊改為礁溪鄉,1950年宜蘭縣設縣并將礁溪鄉列入范圍至今。

    礁溪溫泉是臺灣少見的平地溫泉,屬于碳酸氫鈉泉,泉色清無臭,酸堿值約在7左右,涌到地表時約為58℃,洗后光滑柔細不黏膩,由于富含鈉、鎂、鈣、鉀、碳酸離子等礦物質成分,因此不論是浸泡、沐浴、或經處理后成為礦泉水飲用,都對身體健康極有幫助。

    第六名:八里渡船頭

    八里渡船頭為早期先民乘坐渡船,兩岸的來往長期以來都是依賴渡船為唯一的交通工具。臺北縣政府也特別針對八里鄉提出“八里渡船頭暨河岸整治計畫”,將淡水河海的自然與人文景觀資源,為八里地區帶來最優質的觀光休憩及文化的樂園。穿過窄窄的巷子,巷子口知名小吃美食,來到碼頭,渡船頭重新鋪石的老街與廣場,河岸寬敞的空間,充滿藝術氣息的氛圍、五彩的燈光、寬敞的空間、咖啡館四處可見,悠閑享受咖啡香。游客乘坐渡船看淡水兩岸的燈景,可見到河面閃閃金光,挺不錯的感覺。

    八里渡船頭軍營,己經被改造為奇趣可愛的藝文小站,廢棄閑置的老榕碉堡,美食小街特色,隨手記錄下人文之美。來來往往兩岸渡船亦是夜曝船跡好場景。

    一日旅拍開車或搭車都非常方便,園區多處店家提供出租自行車,攝影兼享踩踏自行車游逛的樂趣。筆者為您安排半日行程中午抵達渡船頭打打牙祭——左岸會館冰滴咖啡——左岸公園夕陽絕景——享受浪漫晚餐海洋餐廳——夜曝十三行博物館。您也可以這樣安排一日行程早上抵達關渡宮人文之旅——龍米河濱公園望拱橋——渡船頭打打牙祭——左岸會館冰滴咖啡——左岸公園夕陽絕景——享受浪漫晚餐海洋餐廳——夜曝十三行博物館。

    交通:捷運與渡船:捷運淡水線+八里渡輪+自行車(或公車)搭乘捷運淡水線至淡水站下車后,沿金色水岸老街段步行至渡船頭搭乘八里淡水渡輪至八里渡船頭。

    公車:捷運+紅13

    搭乘捷運至關渡站下車(出口一),搭紅13路公車,至渡船頭。

    自行開車前往:

    關渡大橋→龍米路→渡船頭(臺15線假日車多,多處私人收費停車)

    第七名:海洋生物博物館

    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號稱是東南亞最大的水族世界,屹立在后灣海濱,被步規劃為臺灣水域館及珊瑚王國館兩大部分,在展示、教育的功能外,亦將成為島內海洋研究的重鎮。目前開放的臺灣水域館,是以多座情境生動的大型水族缸為主體,展示臺灣溪流、湖塘及近岸的魚類資源;珊瑚王國館則以南中國海的珊瑚礁為藍本,設有4座海底隧道、沈船區及鯨豚池。

    臺灣水域館是以水的循環歷程來安排動線,入口處即以一座氣勢磅礴的瀑布,暗示著浩瀚江海皆伊始于高山清流。進得館內,首先來到高山溪流區。

    依序前進,還有水深9米的水庫池、紅樹林密生的河口、牡蠣養殖池、珊瑚礁海岸、南灣亞潮帶(水深20~30公尺處),當中生長著形形色色的水族魚類,配合枯木、人造浪、人工珊瑚等逼真造景,讓人見識到栩栩如生的水底世界。最后來到大洋池,這是一座注滿100萬加侖海水的巨型水族缸,透過巨幅觀景窗,大小魚群巡弋穿梭的景象,便如欣賞電影般生動。

    除了展出豐富外,博物館的建筑及周邊設施亦頗能呼應海洋主題,例如大廳外的鯨魚親水廣場,便有多座依實際比例鑄造的巨鯨,定時噴水。

    第八名:臺北101大樓

    臺北101(TAIPEI 101),在規劃階段初期,原名臺北國際金融中心(Taipei Financial

    Center),是位于臺灣臺北市信義區的一棟摩天大樓。由建筑師李祖原設計,KTRT團隊建造,是世界最高摩天大樓(不含天線)與目前全世界第二高的大樓類結構物(以建筑結構實際高度來計算)。

    以實際建筑物高度來計算,臺北101已在2007年7月21日時,被當時興建到141樓的迪拜塔(位于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所超越。但是由于迪拜塔在正式完工或至少有部份廠商、住戶進駐之前,仍只能被視為是一座人工建筑結構而非摩天大樓,因此臺北101仍能暫時保有世界最高摩天樓頭銜直到新的對手完工并取而代之為止。

    臺北101雖然是全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但并非最高的人工結構物。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認證,“世界最高的自立構造”為加拿大多倫多的加拿大國家電視塔,其高度為553.3米。與臺北101同樣,國家電視塔的世界第一頭銜,已在2007年9月12日時,被迪拜塔超越。

    第九名:清境農場

    清境位于南投縣仁愛鄉,全部面積廣達800多公頃,而其中的清境農場面積約有760公頃,坐擁在群山之間,視野廣闊,可欣賞奇萊山日出的奇景,遠眺合歡山積雪,山嵐云霧飄渺,夕陽晚霞的繽紛萬變,夜晚仰望燦爛的銀河星空,年平均溫度約16℃,早晚溫差2~5度,所以清境農場因此有“霧上桃源”的美稱。

    清境農場因海拔高1748公尺,地勢高出產高山蔬果、花卉、茶葉及畜牧養殖等。清境農場多元化的經營,以溫帶水果為清境農場最主要農產,以水蜜桃、蘋果、梨、加州李為主。清境四季皆可賞心游,初春鶯飛草長,滿山遍野桃李爭妍,夏秋之際,毛地黃和高山野花競相綻放,深秋楓紅延燒在山巔水涯,冬天遠山積雪,又是另一番景致,耐人尋味。

    清境農場一望無際的碧草如茵,非常適合游客滑草或做團體游戲。而於旁的思源池也可供露營,共可容納千人左右。附近的清境農場民宿區,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度假住宿點,說起清境農場旅游,很多人都想到冬天雪景、青青草原、羊咩咩脫衣秀、面具牛跑草原等景象,現今的清境地區,旅游方法多了許多新規劃如六條步道及新興的景點如擺夷文化風情觀覽、云端上喝咖啡、高山上聽民歌、游PUB等值得一探究竟。清境民宿街的民宿建筑各有特色,也可花些時間一一探訪,感覺彷佛漫步在歐洲的不同風情。

    清境農場六大步道:大片的茶園,碧綠青翠就像是湖泊般的“翠湖步道”、入口處是農場畜牧中心的“畜牧步道”、柳杉群林是尋幽靜謐,享受森林浴最佳去處的“柳杉步道”、最佳觀落日美景的“落日步道”、拾階而上的“步步高升步道”、人氣指數最高的“瑪格麗特步道”等等。

    清境農場六條步道行走所需的時間不一,從40分鐘到60分鐘不等,每一條步道都有獨特的特色,像清晨時分適合前往瑪格麗特步道及翠湖步道,至於落日步道及畜牧步道則適合黃昏時刻前往散步,值得游客前往細細品味。

    第十名:鹿港天后宮

    天后宮位于彰華縣鹿港鎮,是臺灣400多座媽祖廟之冠。該宮于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由旅居鹿港的福建興化籍人捐資興建,又名“興化媽祖宮”。目前的廟貌是1936年重建的,建造的師傅技術都很好,因此廟殿規模宏偉,富麗堂皇,與臺南市的大天后宮、北港的朝天宮、新港的奉天宮并稱為“四大媽祖”。

    廟前的廣場上,有一座巨大牌坊,入內有山門、龍柱、石壁和石楣,刻畫精致,都以歷史故事為背景,是不可多得的藝術雕刻。天后宮分前后兩進,都供奉媽祖神像。大殿懸有乾隆御筆大書,蓋用玉璽的橫匾兩塊,上題“佑濟昭靈”、“神昭海表”,另有光緒親筆頒賜的“與天同功”匾一方懸于殿上。廟內除媽祖像外,還有出自大陸名匠之手的千里眼、順風耳木刻神像,神態逼真。廟的左右建有龍樓鳳闕,分別為梳妝樓與升天閣,登臨其上,古鎮風光,盡收眼底。

    鹿港天后宮在臺灣各媽祖廟中地位極高。因該廟所供奉的媽祖神像是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由福建水師提督靖海侯施瑯從莆田湄洲天后宮恭迎到臺的,是全省唯一由湄洲而來的神像,人稱為“祖神”。鹿港天后宮亦號稱“祖廟”。由于香火鼎盛,神像久受香煙熏染,由原來的粉紅色變成黑色,被信徒們稱為“烏面媽”。每逢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全臺70多座由鹿港天后宮分出香火的媽祖廟神像勢全副鑾駕前來鹿港朝謁祖廟,屆時人山人海,盛況非凡。

    • 考試時間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課程
    • 試題
    • 招聘
    • 文檔大全

    推薦訪問

    想看手机在线黃色欧美围产一级大片-1级毛片免费视频看一下-av不卡免费啊不想在线观看-国产美女毛片Av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