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cwx28"></rt><rt id="cwx28"><delect id="cwx28"><bdo id="cwx28"></bdo></delect></rt><bdo id="cwx28"></bdo><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delect id="cwx28"></delect></rt><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rt><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rt> <delect id="cwx28"></delect><bdo id="cwx28"></bdo><rt id="cwx28"></rt><delect id="cwx28"></delect><rt id="cwx28"></rt><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delect id="cwx28"></delect></rt><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delect id="cwx28"></delect></rt><rt id="cwx28"></rt><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rt id="cwx28"></rt></rt> <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delect id="cwx28"></delect></rt><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rt id="cwx28"></rt></rt><noframes id="cwx28"><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rt><noframes id="cwx28"><rt id="cwx28"><rt id="cwx28"></rt></rt>
  • 全部考試
  • 考試報名
  • 考試時間
  • 成績查詢
  • 網絡課程
  • 考試真題
  • 模擬試題
  • 公文文檔
  • 文檔大全
  • 作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招聘大全
  • 當前位置: 勤學考試網 > 文檔大全 > 正文

    2023年度精神解讀:中國農業發展面臨十大矛盾(全文)

    時間:2024-02-03 17:48:12 來源:勤學考試網 本文已影響 勤學考試網手機站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精神解讀:中國農業發展面臨十大矛盾(全文),供大家參考。

    2023年度精神解讀:中國農業發展面臨十大矛盾(全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以重大發展戰略牽引帶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和深遠意義。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表明了當前中國農業農村發展的核心要緊緊圍繞全面推進實施鄉村振興這一重大戰略。

    毛澤東同志在《矛盾論》中講:“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法則”,“明確了主要矛盾,就明確了中心任務。抓住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抓住主要矛盾,并不是意味著放過其他次要矛盾。在一定條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可以相互轉化的”。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的各項重點工作,凸顯出了當前中國農業發展面臨著的十大矛盾。這里面有五個主要矛盾,有五個次要矛盾。正確理解這十大矛盾的關系,就能理解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根本要求和總體路徑。

    矛盾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矛盾,對中國農業提出了新要求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核心體現為以西方為代表發達國家的由盛轉衰,和以中國為代表新興市場的崛起。這是過去一百多年中世界從未經歷過的重大歷史轉變。隨之而來的,必將是全方位的挑戰,和不斷承壓的生存發展空間。然而中國要富強,民族要復興,就必須勇敢地面對和迎接這項挑戰。

    一方面,農業發展是中國發展的經濟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守好‘三農’基本盤”。發展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只有農業發展邁過一定門檻后,才能實現要素市場的自由流動和配置,才能通過改革開放實現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試想如果連飯都吃不飽,哪里能保證豐富的勞動力、土地和資本等要素投入二三產業。這既是農業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重要體現,也是中國在過去四十年來經濟增長奇跡中總結出的重要經驗。中國在未來航程中要經受巨風大浪,農業發展基礎必須要更穩更強。

    另一方面,農業安全是中國發展的生存基礎。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決守牢確保糧食安全底線,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全文共十二次提到“安全”。民以食為天,農業安全是中國發展的生存底線。只有在生存底線之上,才能談及更高層次的競爭。世界上許多國家,在尚未開啟農業現代化進程之前,甚至尚未筑牢糧食安全底線之前,就草率地輕信采取西方宣揚的簡單粗暴自由開放理論,過早地開啟工業化和金融化進程,導致市場體系、產業體系、人才體系、制度體系殘缺,經濟發展在曇花一現后深陷泥潭,甚至丟失了農業這一生存底線的控制權,在政治上受制于人,難返昔日光彩。在未來發展中,中國必須牢牢地守住農業發展基礎和底線,為中國持續穩健發展提供巨大的堅強支撐。

    矛盾二: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和中國邁上新征程的矛盾,亟需擴大新動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建設成就。隨著各項事業不斷發展,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經濟建設也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然而,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后,過去的動能已經不能適應未來進一步發展的要求,農業亦是如此。過去四十年間,我國農業發展主要是解決了產量、品種和產業環節體系等從無到有的問題,相對空間大,可復制可模仿經驗多,發展粗放快速。未來三十年,我國農業發展要解決優產、優質和價值鏈競爭力等從有到強的問題,相對空間小,可復制可模仿經驗少,發展需精準穩健。

    20世紀80年代,通過開展水利建設和開展育種攻關,我國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業生產中的洪澇災害和產量穩定性的外部問題,并通過制度創新激發了廣大農戶的生產積極性,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結束了主要農產品長期短缺的時代。到20世紀90年代,得益于我國農化工業的突破性發展,我國糧食安全進一步強化,農業產業結構逐漸多元化,科技進步貢獻占比不斷升高,農產品出口嶄露頭角,推動我國農業快速發展。新世紀前十年,隨著我國加入WTO,農業機械化率大幅提高,我國糧食產量開啟了穩增進程,農產品進出口倒掛,農產品加工率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快速上升。十八大以后,我國農業發展也類似宏觀經濟增長,進入了轉方式、調結構的調整時期。在不斷的摸索中,如何抓住農業現代化發展新方向、擴大農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有了更具體的答案。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正是根據我國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求,緊緊圍繞“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和“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需要,針對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短板,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工程,既是短期拉動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措施,也是中長期推動我國農業設施化、園區化、融合化、綠色化、數字化發展的重要手段。

    矛盾三:經濟全球化退潮與擴大農業發展空間的矛盾,亟需提高產業競爭力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教授克魯格曼曾因為發現國際貿易擴大了市場空間而名震江湖,任何的產業發展與經濟增長,不管是需求引領供給,還是供給創造需求,最終都是以需求空間的擴大為基礎前提的,這也是全球化能夠有效推動經濟增長的原因之一。進入新世紀以來,美歐發達國家主導下的全球政治經濟治理體系不斷失效,世界進入地緣政治沖突頻發期,加上全球產業結構、貿易投資結構、資源能源結構、金融體系結構等長期失衡,全球科技進步放緩,導致世界經濟陷入慢性長期停滯。2007-2009次貸金融危機之后,美國經濟磕磕絆絆,歐洲經濟積重難返,國內政治沖突和社會撕裂加劇,民族主義與種族主義交織,產業保護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興起。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全球產業結構進入本地中心化和加速重構調整時期,經濟全球化發展出現退潮。

    過去幾十年間,全球化加速發展,市場空間不斷擴大,這給予以中國為代表的后發國家通過市場增量空間實現農業快速增長提供了可能。當前,全球產業本地中心化加速,全球產業競爭不斷加劇,加上中國崛起面臨著以美國為首的先發國家前后圍堵,中國農業的科技創新面臨技術封鎖,中國農業的外部空間面臨壓縮挑戰。與此同時,隨著國內生產成本的不斷提高,過去以成本優勢占據價值鏈中間環節的生存空間,面對東南亞等后發國家的緊追,不斷承壓。打鐵還需自身硬。進口供應鏈受制于人,技術創新滯后于人,出口貿易受堵于人,中國農業要破局,亟需利用全球產業重構機遇,搶占價值鏈高附加值環節,塑造強大農業產業體系骨架,擴大中國農業發展市場空間。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正是進一步鞏固國內農業市場份額和擴大海外市場份額的重要基礎,是應對全球農業產業競爭不斷加劇的有效路徑,和搶占第三輪農業全球化發展高地的重大戰略。

    矛盾四:中國農業尚未趕上歐美與第三輪農業全球化來臨的矛盾,亟需加快產業技術革命

    中國農業尚未趕上歐美已有發展水平,但新一輪也是第三輪農業全球化已經悄然漲潮,威脅中國農業已有生存空間。盡管宏觀上看,經濟全球化出現退潮趨勢,但微觀上看,第三輪農業全球化雖未如火如荼地展開,但已經暗流涌動緩緩漲潮,尤其是以全球農業信息、生物、能源技術革命為代表。

    20世紀50至80年代,全球農業發展經歷了第一次大洗牌。以歐美跨國公司為主導,對全球農業耕地和重要自然資源進行了分割,形成了主導如今全球農業供應鏈結構的基礎,也隨之把發達國家農業的先進生產力帶到了全球最重要的種植生產區域,這是農業的第一次全球化發展,是農業供應鏈的全球化。

    20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開頭十年,全球農業發展經歷了第二次大洗牌。仍然以歐美跨國公司為主導,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不斷跟進,對全球農業加工貿易產業鏈進行了分割,形成了主導如今全球農產品產業鏈結構的基礎,也隨之使得全球農業產業鏈不斷融合,關聯度更加緊密,這是農業的第二次全球化發展,是農業產業鏈的全球化。

    2010年以來,全球農業正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能源技術革命推動下,經歷第三次大洗牌。技術革命不僅正顛覆性地重新定義農業產業,對未來全球糧食和農產品供應結構同樣會帶來顛覆性沖擊,也將重新區分全球各國農業競爭力??鐕r業巨頭不斷合并,高科技農業企業不斷涌現,對全球農業價值鏈進行了分割,形成了當前各有所優、各展所長的價值鏈競爭格局,這是農業的新一輪(第三輪)全球化發展,也是農業價值鏈的全球化。

    由于近代以來的歷史原因限制,中國沒趕上前兩輪農業全球化發展,在全球農業競爭中吃了大虧,新一輪農業全球化發展不能再錯過。當前我國農業雖然總體上與發達國家均處于新一輪全球化的領跑梯隊,但尚未趕上歐美已有發展水平,占據價值鏈高附加值環節位置也不多,相對于發達國家屬于領跑梯隊中的落后者,亟需加快產業技術革命。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全面實施生物育種重大項目,加快先進農機研發推廣,加緊研發大型智能農機裝備,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推動數字化應用場景研發推廣,加快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推進智慧農業發展”等,正是提升我國農業產業技術水平、實現追趕超,搶抓新一輪農業全球化發展戰略機遇的重要舉措。

    矛盾五:城鄉發展不協調和共同富裕目標的矛盾,亟需加快鄉村產業發展

    城鄉發展不協調對我國實現共同富裕帶來了巨大制約。城鄉二元化發展是導致城市和農村發展不協調的主要原因,它過去為我國經濟穩定發展與在有限資源約束下集中力量開展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但隨著長時間的弊端積累,其已經成為了進一步實現城鄉共同富裕的關鍵短板,也成為了制約我國長期宏觀經濟增長水平的結構性約束。

    長期以來,城市獲得支持多,農村獲得支持少。由于我國幅員遼闊、供需時空錯配嚴重、人多地少、小散農業和規模農業并存等國情,農業收益低,無法依靠自身良性循環支撐農村建設,也無法帶動各種要素向農村集聚。農業生產率提升相對于二三產業更為緩慢,加劇了要素向城鎮二三產業流向的傾斜,進一步限制了農業經營收益的提高。隨著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農村人口向城鎮大規模遷移,農村空心化和勞動力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由于鄉村產業發展尚不成熟,農村消費市場尚不成規模,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上漲速度遠低于城鎮。而向城鎮大規模遷移的農村人口,更多為低教育學歷、低勞動技能人口,在城鎮從事工作往往位于產業鏈低附加值環節,占據低回報產業結構,致使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差距逐漸擴大。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和“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產業”,通過提振就業、提升經營效益、擴大財產權益等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通過一系列積極手段讓農業、農民、農村融入和享受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巨大紅利,進一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縮小一二三產業生產率提升差距,更好地從產業結構均衡角度促進宏觀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更大程度地實現共同富裕。

    上述五個矛盾是當前中國農業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矛盾一回答了中國能不能生存,矛盾二回答了中國能不能發展,矛盾三回答了中國農業能不能發展,矛盾四回答了中國農業能不能領先,矛盾五回答了中國農業、農民、農村能不能富強。同時,當前中國農業發展還面臨著五個次要矛盾。

    矛盾六:中國農產品供給能力不足與多樣性需求不斷擴大的矛盾,亟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國人多地少,水土資源緊缺,過去經歷了幾十年的探索,才解決了華夏大地幾千年來都未能解決的溫飽問題。資源緊缺且分布零散,導致中國農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相較于世界主要糧棉油糖產區缺乏成本優勢,農產品貿易逆差不斷擴大,糧食安全和產業安全長期面臨巨大壓力。盡管在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引導下,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連續增產,但仍然無法滿足城鄉消費升級所帶來的多樣性需求快速增長。

    農產品消費一般會經歷糖類、油脂和蛋白消費三個升級門檻,每一次升級都需要有更大的原材料消耗。據一般估計,人類生存所需能量由蛋白提供需要消耗四倍于由糖類提供的糧食。而且,消費升級往往伴隨著消費多樣性需求的擴大,這對本就有限的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由于農產品供給調整慢,消費彈性小,供需兩端信息交互周期長,供需錯配的問題越來越普遍,農民賣難和消費者買難同時存在。與此同時,受到全球農業產業結構和農產品加工技術不斷轉型升級的影響,我國原有農產品供給中已經出現了一部分落后產能,然而新增消費需求又無法滿足,供給能力不足與多樣性消費需求擴大的矛盾更加突出。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統籌做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調控”,加快育秧育苗集中集約化發展,完善農產品產地冷藏、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推進規?;B殖場、池塘升級,大力探索創新利用戈壁、沙漠發展設施農業,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并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等等,正是從微觀具體層面不斷深化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舉措,旨在全方位角度提升我國農產品有效供給能力,更好地滿足我國農產品消費快速升級需求。

    矛盾七:農業設施水平有限與農業高質量發展更高要求的矛盾,亟需擴大完善農業現代化設施體系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農業基礎設施上下了大功夫,為改革開放后糧食生產能力和農產品產能的巨大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新世紀以來,我國在道路升級、水利建設、農田改造和生態涵養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農業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備。但與此同時,經濟發展導致目光短視、與糧爭地等現象時有發生,農田耕地肥力下降、土壤板結衰退、灌排設施老化等問題不斷涌現,現代化集約化育苗基地少,產地冷鏈倉儲物流設施不足,農產品加工流通基地不充分、不均衡,導致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處處受限。加快補齊農業現代化設施短板,構建更完善的農業現代化設施體系,是我國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進一步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基礎、必要前提。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持續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補齊土壤改良、農田灌排設施、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等關鍵短板,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加強田間地頭渠系與灌區骨干工程連接等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優化完善農業氣象觀測設施站網布局,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業等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在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主產區統籌布局建設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布局建設一批城郊大倉基地,支持建設產地冷鏈集配中心等,不斷擴大完善我國農業現代化設施體系。

    矛盾八:中國農業資源緊缺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矛盾,亟需加快農業綠色轉型

    十八大以后,黨中央提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道路。我國農業資源高度緊缺,人均耕地面積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7%,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全國耕地貧瘠化、酸化鹽漬化等原因退化面積占耕地總面積40%以上,2020年農業農村部發布全國耕地質量平均等級僅為4.76(1等最高,10等最低),全國天然草原退化面積達到90%,隨著城鎮化發展帶動建設用地需求增長,農村空心化、老齡化發展導致農業用地撂荒或低水平種植,我國有效利用耕地資源更加緊缺。同時我國年均使用農藥化肥是國際平均水平的兩倍,而綜合利用效率僅為國際水平的一半。這都對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巨大挑戰。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高度關注農業綠色發展,實施“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等重大工程,明確提出要探索建立耕地種植用途管控機制,加大撂荒耕地利用力度,加強黑土地保護和坡耕地綜合治理,強化干旱半干旱耕地、紅黃壤耕地產能提升技術攻關,做好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加快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技術推廣應用,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加強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出臺生態保護補償條例等等,尤其是還具體點明“嚴厲打擊盜挖黑土、電捕蚯蚓等破壞土壤行為”等問題,層次分明、綱目并舉,為通過綠色轉型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指明了具體方向。

    矛盾九:中國農業農村四項改革與發展新形勢新要求的矛盾,亟需深化農業制度改革

    十八大以來,我國穩健推進價格政策改革、農業補貼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和戶籍制度改革探索,這四項改革是決定我國農業農村資源市場化和機制市場化的根本。十年間風云變幻,立足二十大新起點,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新形勢新要求,亟需深化四項農業制度改革。

    一方面,實施何種價格支持政策和農業補貼政策,與經濟發展階段、農業發展階段密切相關。十年前,受到WTO規則限制和我國不平衡的農業開放沖擊影響,國內生產成本不斷提高,國內支持政策已經觸及天花板,我國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市場空間在國外產品沖擊下仍然不斷收縮,為了有效提振價格政策對保供固安全的支撐作用,同時滿足WTO的規則,以目標價格政策試點為切入,開啟了價格政策改革進程,降低價格支持政策長期成本,提升價格支持政策影響效應。與此同時,由于過去長期實施的直接補貼政策對于提振生產積極性的效應已越來越小,開啟了探索以保險等現代市場化方式替代過去直補的行為,走市場化道路,提升補貼對農業生產的刺激效率。十年來,國內國際農業市場形勢發生了諸多變化,維持價格支持政策更加重要,補貼政策市場化亟需更加成熟。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繼續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合理確定稻谷最低收購價,穩定稻谷補貼,完善棉花目標價格政策,逐步擴大稻谷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實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完善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探索與作業量掛鉤的補貼辦法”等,進一步深化價格支持政策改革與農業補貼改革。

    另一方面,土地制度與戶籍制度是決定農業農村全要素生產率的關鍵因素,對于解放生產力有著總閘門的影響力。十年前,為更好地適應農村人口流轉水平和城鎮化發展水平,更好地適應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和農業技術發展進步,進一步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開啟了土地制度改革和戶籍制度改革的探索。經過十年間的努力,這兩項改革均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農村土地資源進一步被盤活,農村勞動力要素進一步被激活。但各種短板問題依然存在,宅基地如何實現三權分置仍有爭論,尤其是在城鎮人口返鄉購買小產權房現象趨于普遍,卻得不到合法產權登記的問題,集體經營建設用地能否入市的問題,“增減掛鉤”和“合村并鎮”等同時存在市場主導自然發生與利益集團強行推動的問題,導致部分專家學者對此兩項改革有些質疑。事實上,黨中央曾多次強調全面深化改革不能成為少數利益群體對社會資源資本的又一次利益瓜分,恰恰相反,兩項基本制度改革正是為了更好地維護農業農村集體利益和農民利益的重要舉措。在面向共同富裕的目標指引下,兩項改革緊跟國民經濟發展新形勢,不斷深化制度細節設計與完善執行監管流程。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實搞好確權,穩步推進賦權,有序實現活權,讓農民更多分享改革紅利;
    研究制定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指導意見;
    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加快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
    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探索建立兼顧國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調節機制;
    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合法土地權益,鼓勵依法自愿有償轉讓;
    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監管體系;
    保障婦女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合法權益;
    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示范”等,對如何解決過去兩項改革進程中暴露的一系列問題給予了重要回答,也為進一步深化兩項基本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矛盾十:勞動力老齡化和生產經營專業化發展的矛盾,亟需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代化培育

    農業發展離不開土地,離不開資本投入,離不開技術進步,但最終決定生產力水平的是人。農村空心化和勞動力老齡化已是必然趨勢,與此同時,中國農業還面臨著勞動力代際轉換的重大挑戰。到2030年,70后將進入60歲,80后將進入50歲,90后將進入40歲,而出生在改革開放之后的幾代人,大多數都是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對于傳統農業生產經營并不熟悉,但作為未來時代的必然中堅力量,一定會承接起中國農業繼續向前發展的重任,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也已成為必然趨勢。有的學者提出,農村人口分布結構決定了中國農業將長期處于傳統小散農業為主的格局,這是一種誤解。農村人口結構與農業人口結構完全是兩回事。截至2022年6月,我國家庭農場達到390萬家,農民合作社超過220萬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95萬多個,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成熟。盡管與國外相比,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生產經營專業化和產業化水平仍然較低,但為應對我國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和代際轉換問題打開了新局面。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和“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支持家庭農場組建農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據發展需要辦企業,大力發展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會化服務,鼓勵區域性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大力發展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完善城市專業技術人才定期服務鄉村激勵機制,引導城市專業技術人員入鄉兼職兼薪和離崗創業,繼續實施教師“優師計劃”、“特崗計劃”、“國培計劃”、“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鄉村振興巾幗行動、青年人才開發行動等,為推動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代化培育指明了詳細操作路徑。

    在上述五個次要矛盾中,矛盾六回答了中國農業生產能力強不強,矛盾七回答了中國農業加工流通等設施能力強不強,矛盾八回答了中國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能力強不強,矛盾九回答了中國農業制度能力強不強,矛盾十回答了中國新農人強不強。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常常相互轉化,例如過去矛盾九中的基本制度改革問題是農業農村發展的主要矛盾,但經過長期改革實踐,取得了重大積極成就,已經轉變為次要矛盾。而矛盾五中的城鄉發展不協調問題,過去是有利有弊、利大于弊,但經過長期積累,也轉變為了弊大于利的主要矛盾。厘清當前中國農業發展面臨的十大矛盾,正確理解十大矛盾的有機關系,就能認識當前中國農業發展面臨的時代挑戰和機遇,掌握中國農業發展的脈搏與趨勢。這是我學習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些許淺薄體會,供大家批評討論。

    • 考試時間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課程
    • 試題
    • 招聘
    • 文檔大全

    推薦訪問

    想看手机在线黃色欧美围产一级大片-1级毛片免费视频看一下-av不卡免费啊不想在线观看-国产美女毛片Av一级